设计模式-01 设计模式概述

 一 设计模式

1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2 设计模式的作用

   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代码复用,增加可维护性、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为什么需要在项目中使用设计模式?

3 项目中设计模式的使用

1)开发人员的共同平台
  设计模式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术语系统,且具体到特定的情景。
2)最佳的实践
  设计模式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它们提供了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学习这些模式有助于经验不足的开发人员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来学习软件设计。

4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的意思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简言之,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

 

2)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LSP 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派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且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派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里氏代换原则通俗说就是: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

3)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针对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由此可见,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便于升级和维护的软件设计思想,它强调降低依赖,降低耦合。做到强内聚,弱耦合

 

5)迪米特法则,又称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最少知道原则是指: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地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合成复用原则是指: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5 常用的设计模式介绍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原型模式。

1)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2)工厂模式 (Factory Method)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Factory 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3)单例模式 (Singleton)

  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4)建造者模式 (Builder)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 原型模式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个原型来创建新的对象。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1)适配器模式 (Adapter)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桥接模式 (Bridge )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3)装饰模式 (Decorator)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扩展功能而言, 它比生成子类方式更为灵活。

4)组合模式 (Composite )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它使得客户对单个对象和复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5)外观模式 (Facade)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6)享元模式 (Flyweight)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7)代理模式 (Proxy)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下一篇 设计模式-02 工厂方法模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shuo1/p/pattern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