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桂林、广州、长沙三地联合之泛大湾区论坛

议题1:湘桂IT产业各自融入大湾区的基础与挑战是什么?

大部分人认为无论是湘还是桂甚至是位于大湾区内的广州,都面临着人才更确切的说是高端人才的流失的问题,目前各城市进入了争夺人才的白热化阶段,比如深圳的鹏程实验室,东莞的中子科学城等,各种科学城也不断涌现。对于广西来说,大家都认为具备良好的生态优势,在院士等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的现状下,反而资金的支持度集中度较高。而湖南本身就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互联网+”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具备基础设施完善、平台效应突出、应用场景丰富、人才支撑有力、政策体系领先等比较优势。

议题2:地理位置与产业基础,哪个对成功融入大湾区更重要?

从地理位置来看,广西临近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相连,具有叠加效应,所以有部分人认为广西从地理位置来看可以更快的融入大湾区,但也有人指出湖南等省这几年承接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效果更是有目共睹。YOCSEF广州主席郝天永提出,贵阳在地理与产业上都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却把大数据产业做的有声有色,所以较之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集教育、文化、市场、融资,政策为一体的大环境。YOCSEF桂林副主席李辉又以华为选择在桂林而不在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柳州投资建厂说明地理位置比产业基础重要,在这个议题上现场思辨进入白热化阶段。

议题3:广东对湘桂IT产业的发展是辐射引领还是虹吸弱化?

在这个议题上大部分人认为从人才、技术、方向上,肯定广东对于湘桂具有引领作用,但是对于产业当中一些重复的东西由于大城市本身就具备产业链、人才等明显优势,所以虹吸效应比较明显,在没有统筹、合作、统一规划的基础下,就算能够吸引部分企业在湘桂投资,但是最终还是会导致“公司在本地,但重要的研发中心在仍然在珠三角”的现象,YOCSEF桂林AC、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刘盛辉指出,华为在桂林的手机工厂,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珠三角一带供应,在桂林本地只是简单组装,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微小。针对这些的问题,来自企业的代表认为湘桂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则是要做好自己,特别在人才引进上要有策略,政府则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产业,发挥地区优势,弱化不擅长的,努力与大湾区合作,才能更好的融入大湾区的建设。

议题4:湘桂IT产业应往何处发力才能更快地融入大湾区?

YOCSEF长沙主席赵宝康认为“模式复制”不可取,在高端技术上地区的保护意识比较强,所以模式复制具有阻力。而湖南这些年通过举办互联网岳麓峰会,世界计算机大会等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抓住了自身在教育、医疗等资源上的优势吸引人才,走出了“因地制宜”之路。而YOCSEF广州主席郝天永则支持“模式复制”观点,他认为“因地制宜”赞同的人比较多,但是怎么样“制宜”、路在何方很难解决。我国目前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示范即复制,所以湘桂IT产业可以采取“模式学习”的方式,在复制的同时“避坑”,少走弯路,以达到真正的“制宜”。来自暨南大学的王鹏教授、上海泛微桂林分公司的夏刚都认为,融入大湾区单独采取某一种策略都不适宜,可以分阶段来实施。比如在初期,由于人才、技术等限制,可以“模式复制”,速度上可以更快,第二阶段,根据本地特色“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最后慢慢做到“独树一帜”,拥有自己的风格,吸引更多的人才。


------------------------------------
作者:张灿龙
来源:学者网
原文:http://www.scholat.com/vpost.html?pid=135184
本文为该学者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文章链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prince2017/p/1218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