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无向图/有向图中是否存在环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判断有向图/无向图中是否存在环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 无向图

1.利用DFS进行判断

利用DFS判断有向图是否存在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很常用,但可参考的代码的实现比较少,下面对这种方法及其实现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利用DFS判断无向图中是否换的原理是:若在深度优先搜索的过程中遇到回边(即指向已经访问过的顶点的边),则必定存在环。

所以说,是否存在环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回边”,那么如何判断回边呢?

(1)首先,对图中的所有顶点定义三种状态:顶点未被访问过顶点刚开始被访问顶点被访问过并且其所有邻接点也被访问过。这三种状态,在visited数组中分别用0、1、2来表示。那么,存在环的情况可以定义为:在遍历过程中,发现某个顶点的一条边指向状态1的顶点,此时就存在环。状态2可以理解为其生成树上的所有的子孙节点都已经访问完

(2)此外,我们要定义一个father数组,用以存储在DFS过程中顶点的父顶点(或者说是生成树上的父节点)。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区分邻接点中环中的顶点和遍历过程中的父节点 (单纯的用visited数组无法区分)。

整个过程的实现代码如下:

#define MAX_NUM 100
#define INF 0x7fffffff
/*DFS判断无向图中是否有环*/
class Graph
{
    public:
    int vertexNum;//顶点个数
    int arcNum;//弧的个数
    int vertex[MAX_NUM];//顶点表
    int arc[MAX_NUM][MAX_NUM];//弧信息表
};
int visited[MAX_NUM];//顶点访问表
int father[MAX_NUM];//父节点表
void DFS(int v,Graph G)
{
    visited[v] = 1;
    for(int i = 0 ; i < G.vertexNum; i++)
    {
        if(i != v && G.arc[v][i] != INF)//邻接矩阵中节点v的邻接点
        {
            if(visited[i] == 1 && father[v] != i)//vi不是父节点,而且还访问过(而且为状态1,说明不是回溯过来的顶点),说明存在环(判断i不是v的父节点)
            {
                cout<<"图存在环";
                int temp = v;
                while(temp != i)
                {
                    cout<<temp<<"<-";//输出环
                    temp = father[temp];
                }
                cout<<temp<<endl;
            }
            else
                if(visited[i] == 0)
                {
                    father[i] = v;//更新father数组
                    DFS(i,G);
                }

        }
    }
    visited[v] = 2;//遍历完所有的邻接点才变为状态2
}
void DFSTraverse(Graph G)
{
    memset(visited,0,sizeof(visited));
    memset(father,-1,sizeof(father));
    for(int i = 0 ; i < G.vertexNum; i++)
        if(!visited[i])
            DFS(i,G);
}

  

 由此可见,visited数组相对于一般的情况,增加了个状态2,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回溯过程中进行误判。所以才能仅用father数组和状态1判断存在环。

状态2可以理解为其生成树上的所有的子孙节点都已经访问完

由于使用的是邻接矩阵来存储,所以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n)。

2.其他方法本文不再详述。

二 有向图

1.拓扑排序

关于拓扑排序,资料很多,本文不再详述其原理,只给出其实现代码,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unordered_map>
#include<queue>
#include<cstring>
#include<cstdlib>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stream>
#include<set>
#include<map>
#include<stack>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_NUM 100
#define INF 0x7fffffff
/*拓扑排序*/
int indegree[MAX_NUM];//用以表示每个顶点的入度
bool visited[MAX_NUM];//用以表示该顶点是否入栈
class Graph
{
public:
    int vertexNum;//顶点个数
    int arcNum;//弧的个数
    int vertex[MAX_NUM];//顶点表
    int arc[MAX_NUM][MAX_NUM]= {{0,1,1},{INF,0,1},{INF,INF,0}}; //弧信息表
};
void Initindegree(Graph G)//初始化入度数组
{
    memset(indegree,0,sizeof(indegree));
    for(int i = 0; i < G.vertexNum; i++)
        for(int j = 0; j < G.vertexNum; j++)
        {
            if(i != j && G.arc[i][j] != INF)
                indegree[j]++;//注意此处增加的是顶点vj的入度
        }
    memset(visited,0,sizeof(visited));
}
bool TuoPu(Graph G)
{
    stack<int> s;
    int cnt = 0;//用于记录拓扑序列中节点的个数
    for(int i = 0 ; i < G.vertexNum; i++)
        if(indegree[i] == 0)
        {
            s.push(i);
            visited[i] = true;//修改入栈顶点的入栈标记数组

        }
    while(!s.empty())
    {
        int v = s.top();
        cnt++;//顶点出栈得到时候,计数器加1
        s.pop();

        for(int i = 0; i < G.vertexNum; i++)
        {
            if(v != i && G.arc[v][i] != INF && visited[i] == false)//将所有顶点v的未入栈的邻接点的入度都减去1
            {
                indegree[i]--;
                if(indegree[i] == 0)//如果减1后入度为0了,此时需要将该邻接点入栈,且修改入栈标记数组
                {
                    visited[i] = true;
                    s.push(i);
                }
            }


        }
    }
    return cnt == G.vertexNum ? true : false;
}
int main()
{
    Graph G;
    G.vertexNum = 3;
    Initindegree(G);
    cout<<TuoPu(G)<<endl;

}

  

2.利用改进的DFS

对于有向图的话,如果直接应用一般的DFS的话,会出现误判的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A->B,A->C->B,我们用DFS来处理这个图,我们会得出它有环,但实际上并没有。然而,本文中所说的无向图的DFS判断算法完全可以直接应用到有向图中来,即上述代码可以直接应用到有向图中来。所以说上述的DFS算法(或称为为改进的DFS算法)既适用于无向图,也适用于有向图。其对应的原理适用于这两种图,即只要我们在遍历过程中,只要发现一个顶点不是当前节点的父节点,同时他还被访问过了(状态为1),那么就可以认为此处存在环。(通常在DFS中一个顶点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相当于生成树中的该顶点的子孙节点)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kundentisy/p/932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