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锁

  根据加锁的范围,MySQL的锁可以分为全局锁表级锁行锁

1. 全局锁

  一般用于全局逻辑备份操作;

1.1 FTWRL

  MySQL提供了一个加全局读锁的方法。命令是: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FTWRL),执行该命令以下语句会被阻塞:数据更新语句,数据定义语句和更新事务的提交语句。

  优点:

    1:适用于所有的引擎;

    2:客户端执行命令后若发生异常断开,则自动释放锁;

1.2 mysqldump

  MySQL自带的逻辑备份工具,当mysqldump使用参数 -single-transaction的时候,导数据前其启动一个事务来确保拿到一致性视图,因为MVCC的支持,这个过程中的数据也是可以正常更新的。

  缺点:引擎必须支持这个隔离级别InnoDB支持该级别;

1.3  readonly

  通过设置参数 set global readonly = true,让全库进入只读状态

  缺点:

    1:在某些系统中,可能会通过该参数的值判断一个数据库是主库还是从库,修改该参数的方式影响较大,不建议使用;

    2:客户端在 set global readonly = true 之后若发生异常,该锁不会释放,整个库将一直处于只读状态,风险较大;

2. 表级锁

  表级锁有两种:一种是表锁,一种是元数据锁(meta data lock,MDL)。

2.1 表锁

  加锁语法:lock tables [table1] read,[table2] write;,该语句执行后,:

  当前线程可以读 table1,不能写 table1,其他线程可以读 table1,不能写 table1;

  当前线程可以读写 table2,其他线程不可以读写 table2;

  当前线程不可以访问其他表;

  解锁语法:unlock tables; ,该操作会释放所有表锁;

2.2  MDL

2.2.1 作用

  MDL不需要显示使用,访问一个表时自动加MDL锁。它的作用是:在读写期间,保证表结构的一致性

2.2.2 读锁和写锁

  读锁之间不互斥,多个线程可以同时对一个表进行增删改查;

  读锁和写锁,写锁和写锁之间互斥,保证修改表结构操作的安全性;

  假设事务A查询记录,事务B修改表结构,事务C查询记录;

  当事务B获取到表的MDL写锁后,在事务B提交之前,事务B 之后的所有事务都需要进行等待;

  MDL锁会直到事务提交才释放,做表结构变更的时候一定不能阻塞线程的增删改查操作;

2.2.3 等待机制

  理想的机制是修改表结构时设置等待时间,在等待时间内获取到MDL锁则进行操作,否则放弃操作;

  MariaDB 支持该功能:

  alter table table_name  nowait add ...;

  alter table table_name wait  n add ...;

3. 行锁

  行锁由引擎层实现,并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持行锁,InnoDB支持行锁。

  在InnoDB的事务中,行锁在需要时进行加锁事务结束后释放锁。这就是两阶段锁协议。

  如果事务需要多个行锁,则尽可能将可能导致锁冲突的锁往后放;减少冲突锁的等待时间。

3.2 死锁和死锁检测

  假设有两个事务同时进行,事务A要先修改记录1,再修改记录2,事务B要先修改记录2,再修改记录1;

  当两个事务各自完成第一个操作后,都开始等待对方释放锁,这就形成了一个死锁;

  解决死锁的策略:

  1. 直接进入等待,直到超时。超时时间可通过 innodb_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参数来设置,默认值为50;

   超时时间设置过长业务一般无法接受,时间过短又容易出现误伤,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即死锁检测,

  2. 发起死锁检测,发现死锁后,主动回滚死锁链条中的某个事务,让其他事务继续执行,死锁检测可通过 innodb_deadlock_detect 参数设置为 on 开启该功能,默认值为 on;

      死锁检测需要消耗CPU资源,如果某个时刻进行大量事务的死锁检测,这需要耗费大量的CPU资源,但是事务执行效率却很低;所以尽量控制这个并发数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irgosnail/p/1044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