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同属性的GTD工具

之前提过番茄时间,我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它的方式有些死气沉沉,如果用它来执行高考复习或者GRE复习之类可能有效,但如果是平时研究中需要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的时候,觉得用番茄时间不太好。

最近渐渐习惯了几个工具配合使用:todoist、google calender、workflow。觉得效果不错,适合我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例如最近要完成IEEE的会议报告的准备,我在todoist中写下了需要完成的几个大任务,例如:组会试讲、修改PPT中的几个图、准备英文讲稿part1,准备英文讲稿part2等等,这些大任务一般一个都需要半天时间来完成。然后在google calender中分配好时间,给任务分配时间是必须的一个步骤,否则就会造成拖延和分配时间错误,例如在今天下午完成修改几个图的任务。而workflow之所以我觉得他也是不该缺少的一个工具是因为,如果你安排自己今天下午去完成一个复杂任务,往往你开始做时会有些无从下手,而有了点想法后思绪又容易到处乱飞,workflow可以很方便地做任务拆解,分层把任务分成最小的单元,例如画几个图的任务被分成:

图1:1.修改标题,2.改某段波形

图2:1.构思怎么画电路图,2.在schematic上画一部分图,3.在visio中修改。

。。。。。。

这样之后就成为高效地去逐个完成任务,如果临时有新的想法,就继续添加到workflow中的相应的部分,这样新的想法也被很好的实现,而不是把你的脑子搅乱。

所以,目前,我自己的GTD,从确定要做什么事之后,到按时、按质量地将它完成这一段还是做的不错的。但是在具体确定要做什么事这个问题上我还欠缺,这个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思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还需要继续练习,以下是我具体准备练习的一些事:

1.读整理好的论文,写PET上用的ASIC的文献综述,这是想锻炼自己去完整的了解一个领域前人做过的工作,然后确定自己往哪个方向做。

2.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3.确定个人专业知识库的框架。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vw654/p/274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