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写一本精品小书?

书名呢

我有那么一段时间,沉寂在黑夜里,看着满天繁星,思绪此起彼伏.
哈哈,这些都是多余的话.
书名呢,体现出的是这本书的主旨,
一个好的比较倔的书名就像一次好的又成功的商业营销.
直击要害,切入正题.
是不是有那么一些青年人跟我青年时一样,有时看到了一本书的书名,
就觉得已经读完了所有.
内心充满了力量,或者感觉觉察到了某种思想呢.

目录呢

目录是每本书都有的
就像在看当时日本作者某某(忘记了)写的一本书,应该是叫某某快速阅读
他讲的概念很抽象,说是只要把手放在书的封面,就可以感受到书的内容.
当时我惊讶地很,日本人原来矫情到了这个份上.
我通过他的文字顿时想到了:
一个日本社畜把手放到一本"如何做好精力管理"的书上,
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那本书的title,自言自语地说道"知道啦!"
书的内容其实并没有那么玄学,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比如他讲解的应该是一种将精神集中到书本上,而后用图例的方式,
通过作者的照片,讲解内容的目录,出现重要内容的层次,
以及与书的作者交朋友的心态去读这本书.


内容呢

我从来没有写过技术类的书籍(好像我就写过其它的书籍似的!),但是我感觉从当时工作写过一些简短软文/所思所想/技术面面观/杂七杂八的qq空间日志/
发表过的贴吧文字,像是知乎和简书这种app我还是比较怯场的,因为看起来都比较有门槛的样子.
虽然看过的技术类书籍以及其它书籍有过一些,有的是构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的是让我了解了某处的风土人情(比如当时摇书摇的讲解北京各种小吃的),
有的可能是作者自己讲解了对工作态度的一些事情(在青浦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就像看到了作者本人那精明能干又富有柔情的白领样子),
有的可能只是弘扬了一些文化,有的是为了提升一下英语水平啊编程水平啊,其实看得太深入的反而就那么几本罢了.

其实一本书的内容好坏,与一部剧是不是最终烂尾一样重要.
还记得小学时写得作文吗?每次是不是都以"更美好!"、"向某某学习!"、"这就是我的某某某",一样,要么俗要么特俗.
书的结尾一般都是指明作者的心态"我就讲到这里罢了吧".
而不是再一味地提醒读者,哪里的内容最重要,那些其实是靠读者自己翻阅才能总结的.
我还想着北京的通州图书馆周末时人满为患的样子,首图也一样,很多老年人啦,他(她)们看得一些写字的画画的还有一些其它教育类的吧可能,
但是当时有次确实我对面是个在练习书法的老太太,写得还真的挺好的呢.
年轻人多是为了学习,升学,念的书,看的电脑上的教程都是课程内的.

一.代入感
如果你在2020年这个时代,那你应该还有印象记得变形金刚、蝙蝠侠、复仇者联盟、人民的名义...这等等地电影电视剧
之所以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管是从标志物还是类似相关的漫画,儿时回忆,或者院线好评来讲,都是有比较高且持久的指数存在.
这里推荐百度指数搜索http://index.baidu.com/v2/index.html#/

当这种指数或者舆论长期存在于互联网上,也就会加深你对其印象加深了.
所谓代入感,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你会把自己当作某个观看者或者某个第一视角,而如果你是贪官,你的代入感可能只是人民的名义在被查脏后下跪的时刻了.
代入感不仅仅是第一人称的恐怖片,科幻片,从文字性的书本上,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一来,当你再遇到相关的问题或者贴近书本
内容的某个事物时,也许就很快将问题解决,或者将会心一笑,感慨当时作者那些文字话语对空虚无聊读书的你带来的一种精神补偿.

二.现实性
我所认识的一位排长,当时对着全连队念了一篇对自己老婆的检讨书,内容就是说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打算怎样痛改前非.
当然我们当时站在队伍中,一个敢笑出声的都没有,因为这位排长是真的有军人风范.而且为人是比较严肃且好交流的.
检讨书就是一页简简单单的检讨书,从谁做了什么,应该是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之后打算怎么做,种种的角度阐述了自己
的观点,可谓是对一件事情来龙去脉的良好回顾.(额外一提,我跟这位排长还挺好的)
现实性,指的是一本书存在的实用性,价值性,这样它才有存在的必要性.我用现实来指代后面的这几种,为了再使得这个章节
的现实性,我拿自己的印象笔记打个比方:
印象笔记是一个好用的笔记app,当时我用它记录一些杂七杂八的计划,杂项,包括手机上存在的"便笺",有时我都会打开偶尔
记录点什么,起初这种做法是为了验证当时老师那句话 --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有些事情如果一时间没全部ok,或者需要记录些重要的东西让自己谨记,那么是很有必要做一下记录的.
现实性就是当你去做,才会产生,就比如你写下第一本书的title的第一个字.

三.概念
有些时候,书看得是一种概念,你并不能从中获取特别有用的信息,不能像食谱那样看着就可以去做一道佳肴,
也可能不能马上掌握一处办公技巧,也有可能你看了似懂非懂感觉只是挺有趣而实用价值不高.
其实我感觉有的书来讲,它阐述的仅仅是一种概念,就像虚空飘渺的云,大佬淘沙的浪花,风吹树叶萧瑟落满地的孤凉.
嗯,云、浪花、萧瑟的风这种你看得到摸不着(浪花除外,但也只是摸到一瞬间)的产物,让你感觉到的
可能只是云的高远,就像要像伟人毛主席那样为了新中国成立要深谋远虑.
可能只是浪花的跳跃,也许这个就像你的脉搏与之共振.
可能只是萧瑟的风,让你看到这种场景描述时打了个冷颤,感觉到那种情怀.
概念,看不太清,摸不太透,去感受好了.
当你感受到这些概念和你所思所想,也许就有了蛋花和汤的有效结合.也许就能像菜谱食谱那样,
在概念这种加持中,菜谱的几勺醋几克盐就会让你感觉到将要做好的美味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概念,就像开头所说的,一个日本人将手搭在一本书上,眼睛囧囧有神,自言自语铿锵有力地说道:"我明白啦"

内容现在多以文字,图片,注解的方式来呈现.
尤其技术类的书籍,很多电子书啊包含的代码块真的还不错可以左右滑动.

尾声呢

在上海青浦
2020-8-7夜
路人旅馆 临窗有感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kzq/p/1345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