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按操作规程操作失败引起的思考

一次按操作规程操作失败引起的思考

 

上午,和本部门花工一起操作分析仪器,花工是对此仪器一窍不通的,因此由我编写的操作规程给她指导。

 

尽管我编写的操作规程已经非常详细,但仍有一些纰漏,也无法满足一个外行人进行此仪器的操作,由此引发我对公司整个环境的作业指导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我想大部分技术员与我类似,必然存在着作业指导书无法将某个工作详细说明白的事情,这也是整个公司都知道的事情。对此进行了下面的思考: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工艺员中所产生的描述语言也是不一样的。
此外,人总是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的,对于作业指导书这种具有严格要求的文件,工艺员总是会有这些或那些的遗漏,造成作业指导书无法完成应有的功能,有时候甚至起到反面的作用。


   
鉴于上面两点,建议公司能够建立一种机制,或制作一个作业指导书编写总则,里面规定与描述一些常用的术语、定义常用的操作方法。制作这样一份文件的好处在于:

    1
、新近员工的培训可以统一培训,只需培训员工熟悉这些常用的术语,操作方法,降低了人员流动产生的巨大变动。

    2
、工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工艺员与底下操作工的沟通变得更为简便

    3
、工艺员编写的作业指导书不需要长篇累牍,更不需要对一些常用术语进行解释(由于学识关系,操作工可能不知道这些常用术语),只需要对一些偏僻用于进行解释,缩减作业指导书长度,降低犯错误形式。

这也是我对上级领导的一个建议。

许多管理书籍经常在说,流程要做好。我们的管理大部分是从美国等先进公司引进的,大部分人也只看到流程再造带来的巨大效益,但忽视了流程再造的前提与基础。公司的许多管理者也经常在会议中说要流程清晰。诚然,清晰的流程将带来非常不错的产品质量与数量。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管理是针对流程来进行了,很少管理是触及技术层面的管理,即使有相关技术的管理,也是为了资料的保存等能够流传下来,而不是针对技术管理做一个更进一步的管理。

三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为什么不能够给自己的企业做一份标准呢?

将一些重复性的技术术语、理念、操作方法用一个标准或规定将他定义下来,形成一份管理文档,这也必然会使得在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减少技术出错的机会。好比计算机语言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由了C语言ISOC++语言标准,这样,使用这些技术的人将省去重复性工作,也更容易复用!

 
/*
*
* Copyright (c) 2011 Ubunoon.
* All rights reserved.
*
* email: netubu#gmail.com replace '#' to '@'
* http://www.cnblogs.com/ubunoon
* 欢迎来邮件定制各类验证码识别,条码识别,图像处理等软件
* 推荐不错的珍珠饰品,欢迎订购 * 宜臣珍珠(淡水好珍珠)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bunoon/p/205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