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有心跳吗?超时机制分析(java)

注:本人是原作者,首发于并发编程网(您还有心跳吗?超时机制分析),此文结合那里的留言作了一些修改。


问题描述

在C/S模式中,有时我们会长时间保持一个连接,以避免频繁地建立连接,但同时,一般会有一个超时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没发起任何请求的连接会被断开,以减少负载,节约资源。并且该机制一般都是在服务端实现,因为client强制关闭或意外断开连接,server端在此刻是感知不到的,如果放到client端实现,在上述情况下,该超时机制就失效了。本来这问题很普通,不太值得一提,但最近在项目中看到了该机制的一种糟糕的实现,故在此深入分析一下。

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服务端一般会保持很多个连接,所以,一般是创建一个定时器,定时检查所有连接中哪些连接超时了。此外我们要做的是,当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数据时,怎么去刷新该连接的超时信息?

最近看到一种实现方式是这样做的

public class Connection {
    private long lastTime;
    public void refresh() {
        last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long getLastTime() {
        return lastTime;
    }
    //......
}

在每次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数据时,调用refresh方法。

然后在定时器里,用当前时间跟每个连接的getLastTime()作比较,来判定超时:

public class TimeoutTask  extend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long now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Connection c: connections){
            if(now - c.getLastTime()> TIMEOUT_THRESHOLD)
                ;//timeout, do something
        }
    }
}

看到这,可能不少读者已经看出问题来了,那就是内存可见性问题,调用refresh方法的线程跟执行定时器的线程肯定不是一个线程,那run方法中读到的lastTime就可能是旧值,即可能将活跃的连接判定超时,然后被干掉,而且这种误判不会限定在某个范围内(下文会提到一个波动范围)。

有读者此时可能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将lastTime加个volatile修饰,是的,这样确实解决了问题,不过,作为服务端,很多时候对性能是有要求的,下面来看下在我电脑上测出的一组数据,测试代码如下,供参考

public class PerformanceTest {
    private static long i;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long vt;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EST_SIZE = 1000000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v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i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synchronized (PerformanceTest.class) {
            }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vt++;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vt = i;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i = vt;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i++;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for (int n = 0; n < TEST_SIZE; n++)
             i = n;
         System.out.println(-time + (time = System.nanoTime()));
     }
}

测试一千万次,结果是(耗时单位:纳秒,包含循环本身的时间):
238932949     volatile写+取系统时间
144317590     普通写+取系统时间
135596135     空的同步块(synchronized)
80042382       volatile变量自增
15875140       volatile写
6548994         volatile读
2722555         普通自增
2949571         普通读写

从上面的数据看来,volatile写+取系统时间的耗时是很高的,取系统时间的耗时也比较高,跟一次无竞争的同步差不多了,接下来分析下如何优化该超时时机。

首先:同步问题是肯定得考虑的,因为有跨线程的数据操作;另外,取系统时间的操作比较耗时,能否不在每次刷新时都取时间?因为刷新调用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很频繁。如果不在刷新时取时间,那又该怎么去判定超时?

上面的问题可以作个比喻,如果老师想知道哪些学生来上课了,要么对每张桌子扫一眼,看谁来了;要么让来了的人,到老师那签下到,然后老师直接查签到表。应该没有第三种形式了吧?
第一种方式就是我接下来采取的办法,坏处是要全局扫描,第二种方式确实是避免了全局扫描,但坏处是,每个学生得按顺序去签到,同学间对签到表互相竞争,前者适合大部分学生都到课的情况(在此处,也就是在高负载下,很多连接都是活跃的),后者适合,少数人到课的情况。

第一种方式的实现是,在refresh方法里,仅设置一个volatile的boolean变量reset(这应该是成本最小的了吧,因为要处理同步问题,要么同步块,要么volatile,而volatile读在此处是没什么意义的),对时间的掌控交给定时器来做,并为每个连接维护一个计数器,每次加一,如果reset被设置为true了,则计数器归零,并将reset设为false(因为计数器只由定时器维护,所以不需要做同步处理,从上面的测试数据来看,普通变量的操作,时间成本是很低的),如果计数器超过某个值,则判定超时。 下面给出具体的代码:

/**
 * 
 * @author trytocatch@163.com
 * @date 2014-2-17
 */
public class Connection {
    int count = 0;
    volatile boolean reset = false;
    public void refresh() {
        if (reset == false)
            reset = true;
    }
}

public class TimeoutTask extend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for (Connection c : connections) {
            if (c.reset) {
                c.reset = false;
                c.count = 0;
            } else if (++c.count >= TIMEOUT_COUNT)
                ;// timeout, do something
        }
    }
}

代码中的TIMEOUT_COUNT 等于超时时间除以定时器的周期,周期大小既影响定时器的执行频率,也会影响实际超时时间的波动范围(这个波动,第一个方案也存在,也不太可能避免,并且也不需要多么精确),在这个波动范围内,能保证一定会干掉超时连接,或一定不会干掉活跃连接。

代码很简洁,下面来分析一下。

reset加上了volatile,所以保证了多线程操作的可见性,虽然有两个线程都对变量有写操作,但无论这两个线程怎么穿插执行,都不会影响其逻辑含义。

再说下refresh方法,为什么我在赋值语句上多加了个条件?这不是多了一次volatile读操作吗?我是这么考虑的,高负载下,refresh会被频繁调用,意味着reset长时间为true,那么加上条件后,就不会执行写操作了,只有一次读操作,从上面的测试数据来看,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的性能是显著优于写操作的。只不过在reset为false的时候,多了一次读操作,但此情况在定时器的一个周期内最多只会发一次,而且对高负载情况下的优化显然更有意义,所以我认为加上条件还是值得的。

最后提及一下,我有点完美主义,自认为上面的方案在我当前掌握的知识下,已经很漂亮了,如果你发现还有可优化的地方,或更好的方案,希望能分享。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rytocatch/p/how-to-do-timeo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