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Facade模式

    外观模式主要意图是为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使用用户对子系统的直接依赖中,解耦合出来。Facade主要是通过为子系统统一封装个入口一样,原先用户对子系统的接口、类等都是直接访问,现在要通过Facade这层封装来访问,它就好比是个中转站、一个杂货店一样。

    软件工程中就提供多层设计,最常见的就是两层、三层设计结构。比如:一个模块要有数据管理层,之上还有业务逻辑层,再之上还有展示层、控制层等等。其实此处的业务逻辑层就有可理解为Facade对象。下面先看一下不使用外观模式系统设计结构参考:

    从中可以看出,系统结构混乱不堪。如果子系统随便改动一下,都有可能引起上层的一系列多米诺效应。下面再看下使用Facade模式的系统设计结构图参考:

    加上Facade的好处是:子系统变动并不会引起上层的修改,最多只需要调整Facade的相关接口即可(当然这要在设计好编码)。这也是我们平时写模块时,最好要有个业务逻辑层的原因。个人见过许多编程人员在收到需求后,就开始写功能。然后界面上直接使用数据,并处理一些业务相关的,有的甚至更绝,直接在界面上监听消息等。试想下,如果哪天数据变了了?需求变了了?那界面就要大改,而且更重要的,有多个模块都需要用到这份数据,且业务逻辑也都是一样的,那怎么办?那就要变成不同的界面都是原原本本地再写一遍这个逻辑(这里又与行为型的Observer模式有点关系)。为此,业务逻辑层就显的很有必要。

    前面也说过,Facade其实就像一个门店一样,用户,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子系统有的,它都可以提供。同时就跟真实商店一样,有些东西它也可以不供应。比如:一些违法、禁品等。这在实际编程中就可理解为:整个子系统的众多接口、类中,Facade可以决定需要把哪些接口、对象向高层提供,而对于某些接口其实也没必要提供。比如:一些高级接口,因为多数人用不到,只有少数高手,对底层子系统十分了解的,这些人,可以直接“伸手”向子系统要。

    因此,Facade模式的主要目的、思想,是为了让系统的设计更加清晰,让上层脱离对子系统的直接依赖,并且对高层“绝大多数用户”提供一个统一一致的操作接口,以方便使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ongy0/p/553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