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第六次——事后诸葛亮

标题 链接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19FZUSEZ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19FZUSEZ/homework/10151
团队名称 <同行组>
这个作业的目标 <总结冲刺过程的不足之处>
作业正文 https://www.cnblogs.com/tong-xing/p/12046697.html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软件解决的是高校表白墙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个更简便更自由的平台,还多了一些发布活动通知功能
定义清楚
典型用户就是高校学生,典型场景再原来需求分析里面已经给出,就是高校里面

2.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距离目标还差很多很多
原计划的功能没有实现,只有一个界面

3.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4.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5.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多交流,在群里都不交流就多叫出来开会,多花点时间。

计划

1.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计划的话再冲刺之前就定了计划。但之后结果不是很理想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没有遇到很大的分歧,讨论一下大家选择一致意见。

3.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刚开始花了几天时间都在学习,没做出来什么东西,有点急躁,然后组员之间缺少交流,慢慢的积极性就没了。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没有很清楚的定义,导致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要做出什么东西。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第一个就是软件安装,不知道会那么麻烦,还没开始写代码,软件就有很多bug,还有学习上面有点迷茫,看了也不会用。原因应该是第一次接触,真的什么都不懂。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

8.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计划再细化一下,每天都要有一定的产出。

9.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感觉分前端后端有点脱节,应该大家都试着把前后端都连接起来,然后按功能模块分,比如一人写一个界面还有其相应的后端操作。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资源网上很大教程,助教也给了很多资源,但学了不会用。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没有很精确估计,都是按天来的

3.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我不适合当组长,不喜欢去安排别人,一直催别人。

5.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不要急躁,学一点先试着写一点,不要想着全学了就可以直接开发了

变更管理

1.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不是很清楚,发通知没有全回复。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大家讨论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就是功能可以使用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

5.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没有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过程中肯定会有意料之外的困难,要有这个意识。改进的话就是遇到困难不要放弃

设计/实现

1.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原型设计有组长林立完成,就是在那次需求分析时做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没有,在设计前有讨论了功能,然后才去设计的。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4.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无功能

5.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没有严格的代码规范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一步一步来

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无,人数有限,计划为自己先测试自己的模块,然后最后做好再一起测试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没有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没有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没有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没有

6.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学会使用测试工具,人数多的话专门一个人来测试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1.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先按人数分工,然后大家自己挑选。我觉得既然是自己挑的应该都是自己擅长的

2.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没有遇到什么合作方面问题

每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并且写在各自的博客里):

林立:感谢蒲政林同学,还是懂的比较多一点,能提出好的意见
蒲政林:感谢所有同学的努力与付出
李奇:感谢林立组长!很多事情组长都一马当先,为这个组做了很多很多,辛苦了!真的非常感谢,同时也对自己的不努力抱歉。
袁嘉鸿:感谢队友们坚持不懈地学习,人员缺少也能坚持做下去,结果虽然不尽人意,但是精神值得称赞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执行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磨合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没有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态度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软件的质量 = 程序的质量 + 软件工程的质量,那团队在下一阶段应该如何提高软件工程的质量呢?

代码规范,及时测试一些小功能

项目成果占比

姓名 贡献度
林立 16%
蒲政林 20%
李程 16%
李奇 16%
张雷 16%
袁嘉鸿 16%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ong-xing/p/1204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