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资本

畅销书《财务三驾马车》的作者以其上百次广受欢迎的课程和项目成功导入所积累的经验,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为读者搭建一座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用最 简单直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指出企业玩转资本市场的路径,帮助企业打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爆品、资金和人才瓶颈。本书聚集找资金,做好股权融资,解决资金瓶颈;找爆品,做好股权投资,实现转型升级;找人才,做好股权激励,吸引核心人才。提供资本联姻三条路径、股权融资四大方法、股权投资三大流程、股权激励的三大工具一本一看就明白,拿来就可用,一用就见效的资本经营工具书

作者简介

付小平
实战派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专家,行动基金联合创始人,行动成功教育集团精品课程“资本模式”、“财务模式”授课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畅销书《财务三驾马车》作者。先后就职于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集团、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曾任复星集团、天虹纺织和经纬置地集团财务总监,管理过的资产超200亿元,亲眼见证并推动了复星集团上百宗波澜壮阔的资本并购交易。目前担任多家公司董事、财务顾问。经过近20多年的积累,付小平老师将自己的实战经验归纳出实战的“爆品资本”课程,通过“爆品+资本”的商业模式为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转型升级找到一条全新的出路!

目录

第1章威胁缺资金、缺爆品、缺人才/001 
威胁1:有爆品没资金,空手怎能套白狼/004 
威胁2:有资金没爆品,死钱怎能变活钱/012 
威胁3:有事业没人才,团队不行一切归零/018 
本章要点/023 
第2章出路与资本联姻/025 
1资本市场三要素:资金、爆品和人才/031 
2股权:资本市场的货币/035 
3资本市场五大平台/038 
4与资本“联姻”的三条路径/052 
本章要点/057 
第3章找资金股权融资/059 
1股权融资是印钞机/063 
2股权融资必须修炼的三大内功/072 
3直接上市融资:不上市是“等死”,上市是“找死”/081 
4借壳上市融资:借的是“时间”/091 
5境外上市融资:戴着镣铐的舞蹈/098 
6私募股权融资:卖的是“潜力股”/107 
本章要点/115 
第4章找爆品股权投资/119 
1股权投资是钱生钱/123 
2回报高不高,就看投资流程好不好/129 
3风险控制:低风险的秘密/139 
本章要点/145 
第5章找人才股权激励/149 
1股权激励是金手铐/153 
2股权设计越好,企业风险越小/161 
3股权激励三步法/171 
4股权激励的雷区:财务不规范/192 
本章要点/195 
第6章媒婆私募股权基金/197 
1基金也有自己的“规矩”/203 
2合伙制PE基金:老公出钱,老婆出力/206 
3基金的运营逻辑:募投管退/211 
本章要点/219

序言

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缺,到坐上全球货物贸易头把交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百姓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因为过去以政府投资、出口、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这几年相继出现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物价飞涨、出口乏力、房地产泡沫等各种问题,再遇上全球经济萧条,中国GDP 增长率历史性地出现低点!那么,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新一届政府给出的药方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如果让我来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后就是两个关键词:爆品+资本。过去的实体经济强调的是做产品,做好产品,要差异化,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中国目前缺的不是产品,不是好产品,而是爆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和美国、德国的区别,我们强调做产品,而美国和德国强调做爆品!
放眼中国经济,我们看到许多商品仅仅只能叫产品,缺乏工匠之心,追求赚快钱,最终的结果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忽略顶峰精神。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出口刺激下,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也能获得经济回报!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原有的跟风抄袭也能赚钱的模式彻底走到尽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触目惊心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解决呢?做爆品是一条路!
什么是爆品?从用户角度讲,那就是让用户尖叫!什么样的产品能让用户尖叫?一定是解决了用户痛点!解决了用户朝思暮想、夜不能寐的难题!是用户发自内心愿意去分享、去推荐的产品!
什么是爆品?从企业效益讲,那就是能否让一个产品卖到十个亿!过去的企业喜欢大而全,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重复投资、重复生产的现象严重,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的人生产的都是普通产品。但是,爆品的思维是一个产品干到十个亿。
什么是爆品?从行业影响力讲,那就是能否通过一个产品彻底颠覆一个行业。微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通信行业,余额宝的出现让所有的银行寝食难安,360 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杀毒行业,小米手机的出现让本来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再现生机……
然而,光有爆品就能解决问题吗?
当然不是,还需要资本的助力!
越是爆品,越需要资本!
如何让资本市场流行的不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产品,而是爆品,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
本书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解答了这一问题,为读者搭建了一座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指出企业玩转资本市场的路径!


2014 年1 月,在我的“资本模式”课堂上,一位参加课程复训的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两年前,他和两位朋友创建了一家健康管理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尽管公司营业额有超过100% 的增长率,但仍处于亏损的状态,无法获得银行贷款,3 位创始股东投入上千万元,不到两年就花个精光,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机。正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有个朋友带他进入了我的课堂,通过导入课程中的工具,他成功地获得了1 000 万美元风险基金的投资。
更让他惊喜的是,一年前他的创始团队频繁离职,让他本来就风雨飘摇的事业危机重重。回去以后他利用课堂所学,为自己的创始团队及核心高管精心设计了一套股权激励方案,一年来他的核心团队离职率为零,大家同心同德,企业规模翻倍增长,并迅速成长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如此傲人的业绩吸引了不少同行和朋友过来取经,这位老总是一位乐于分享的人,他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的企业家一起走进我的课堂,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他力邀我写一本简单的入门书籍,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资本运营是如何应用于不同的企业,如何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以帮助更多的老板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在面临的资金、爆品和人才瓶颈。
说到资本,很多企业家都会认为:我的企业离资本还很遥远。确实,不少人都将“资本”推上了神坛,认为只有当企业做大做强以后,才有可能涉及资本经营。然而,真正的资本经营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只要抓住资本经营的核心逻辑,掌握资本经营的实操工具,就可以轻松地将资本经营的体系和方法导入自己的企业。
这位老总就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资本运营适用于每个企业,即使初创型企业,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资本经营,让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多年来,通过上百次课程和项目导入的方式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打通项目投资路径、设计股权激励体系,其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因此,我毅然决定拿起笔,写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资本经营工具书,即使他是从未接触过资本市场的老板或管理者,也能轻松读懂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懂得如何将资本的逻辑贯穿于自己的实际运营中。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人用“爆品思维”来诠释未来企业应该遵循的经营理念,但在我看来,只有爆品是不够的。必须爆品加资本,才是商业真正的未来!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驾驭爆品、驾驭资本、驾驭人才,才能让自己在爆品加资本的合力下迅速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给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找资金,做好股权融资,解决资金瓶颈。
第二,找爆品,做好股权投资,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找人才,做好股权激励,吸引核心人才。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是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这个群体中许多人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资本与金融知识,然而企业发展却离不开资本。基于此,我们拒绝了空洞的理论知识,只讲实效的管理工具。本书特色就是简单,一看就明白,拿来就可用,一用就见效,比如,股权融资的四大方法、股权投资的三大流程、股权激励的三大工具等。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雷娟女士提供了大力支持,还有很多同事、朋友以及出版社的老师为本书的创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太太,她是我走向讲台、分享传播知识的天使!

文摘

版权页: 

 

在上市融资的过程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股权融资是企业融资最好的方式,但企业想要成功融资并不容易。 
在我做财务管理和培训咨询的十几年中发现:企业要想成功地实现股权融资,必须苦练三大内功。 
内功一:盈利。 
盈利是一个硬指标,企业可以过去不盈利,但是未来一定要盈利。因为投资人看中的,就是企业未来的盈利预期。 
在境内资本市场,亏损的企业不可以上市,但是在境外,过去亏损的企业也可以上市,但未来一定要有盈利的预期。 
尤其是对于想要登陆境内资本市场的企业,必须达到各个板块对于盈利的基本要求:在主板和中小板,要求企业过去3年有3000万元的利润;而在创业板,则仅仅要求过去的2年有1000万元的利润。 
我们的老板们永远要记住,无论是上市还是私募,投资人对于盈利的要求是必然的,因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回报。因此,企业必须奔着盈利去,不是在盈利,就是在走向盈利的路上,否则,企业不可能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 
内功二:增长。 
资本市场是通过股权来融资的,那为什么人家愿意把钱给企业? 
增长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从增长中才能够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看到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潜力。增长成为检验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足够活力和潜力的标准。 
因此,资本市场往往喜欢追逐稳定增长的企业。尤其是境内创业板市场,增长是一个硬性指标。比如,去年收入是1亿元,今年一定要做到1.3亿元,每年要保持30%以上的增长。如果增长不够,资本市场恐怕就觉得它不值得去投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mssd/p/600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