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r Programming 2

学生-社团匹配程序

项目流程:

1. 分析讨论

2. 分工合作

3. 代码规范

4. 编码实现

5. 模块结合

6. 测试修改

7. 数据样例

8. 心得体会

9. GitHub链接

结对队友:陈文举 031502109


1.分析讨论

(1)首先分析程序架构

分析结果如图:

(2)了解JSON后对我们编码的影响

JSON是一种数据交换格式,加载对应的6个jar包可以在JAVA上直接使用,所以在数据读入这一块的编码,选择JAVA会方便一些。

2.分工合作

如上图,我们把程序分成了 读写模块匹配算法模块

  • 读写模块
    读写模块需要用到JSON,很基础,算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是是一项全新的知识,所以需要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人。
  • 匹配算法模块
    而匹配算法模块则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较强的人,所以我主动把这一项交给了我的“奖学金蝉联”队友。

3.代码规范

  • 因为这次我们采用了分开写模块的方式,最后还要拼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之间肯定存在很多数据交换的联系,所以我们使用了一个叫 "TIM"的软件,它有在线多人编辑文档的功能,我们建立了一个“代码规范”文档,上面写了所有如第2点中提及的交换函数的命名以及对应的接口和返回值。

4.编码实现

由于这次Pair Work是在8天的国庆假期中进行的,所以放假前的游玩计划也都泡汤了,前三四天的确拿去玩了,以致于后期的编码工作中感到时间不够,又恰好队友宿舍多了一个空床位,就直接搬过去,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编码工作......

  • 几乎从零开始学JAVA
    在前期讨论完决定数据读写模块要用JAVA的时候其实内心已经有预想了,过程肯定是艰难的。在大二下学期期中有开始学习JAVA基础,JAVA对于面向对象的要求更高了,所以一开始学的很吃力,很多东西都理解不来。后来有因为学习数据库,就耽搁了...过了一个暑假几乎也全忘了...所以在开始学JSON之前还去恶补了一下JAVA,参考资料有(链接),还有最强大的即学即用的“百度”。

  • JSON格式、JSONObject、JSONArray
    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与XML是同行。我学完之后的理解就是,它对于JAVA编码就相当于一样工具,它是JAVA里的一个类,实质上也是字符串,但跟String相比,比String多了处理“{}”、“[]”、“:”、“,”这些字符的能力,从而能方便我们从大量用JSON格式规范的数据里提炼出对象内容。

JSONObject是可实例化的类,如果一段有“{}”包裹着的JSON格式字符串,可以用JSONObject.fromObject("字符串")把字符串实例化成JSONObject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string":{"zi":"fu","chuan":"chuan"}}";
	JSONObject strobj = JSONObject.fromObject(str);

而JSONObject类里提供一个.getString("字符串")方法,可以提炼出“字符串”后的内容。

	System.out.println(strobj.getString("string"));
}

输出结果为:

{"zi":"fu","chuan":"chuan"}

而遇到有“[]”包裹着的JSON格式字符串,就可以把“[]”中的内容看做一个数组,用JSONArray.fromObject("字符串")把字符串当作实例存入到JSONArray类里。

5.模块结合

  • 实际上,这一步我们还在进行中,由于面向对象的思想还在学习中,很多应该独立出来的算法都没有独立出来,在模块的接口上也有很多没有对接好的地方,在具体的结合后也出现了很多bug,所以还在尽力完成中。

6.测试修改

测试修改目前只有我自己做数据读写模块的样例

7.数据样例

数据样例也只有我自己的

8.心得体会(本次作(aó)业(yè)学到的东西)

  • 之前
    在开始之前,有很多畏惧的东西,因为事情的复杂程度会让人心乱,看不到头就会觉得无比的难。来自某位大神的良言,如果觉得事情很难,那才有我们想挑战的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把大化小的能力,然后再想一想,并不觉得完成每一小步很难,差的就是开始做了。

  • 过程

  • 之后
    能用JAVA编码并且喜欢上了JAVA,学会了JSON,顺道知道了XML,结交了良友,多了一段日夜颠倒的奋战经历,离1W行代码又近了一小步,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能花出多大的精力和热情,而且在面对很多人抱怨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同时,我能说我并不后悔。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hong500/p/764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