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端tecdat|R语言可视化:ggplot2冲积/桑基图sankey分析大学录取情况、泰坦尼克幸存者数据

原文链接:http://tecdat.cn/?p=23490 

原文出处:拓端数据部落公众号

本文介绍了冲积/桑基图,以及

  • 定义了命名方案和冲积/桑基图的基本组成部分(轴、冲积层、流)。
  • 描述了所识别的冲积/桑基图数据结构。
  • 展示了一些流行的主题。

冲积/桑基图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冲积/桑基图。

现在,我们以该图像为参考点,定义典型冲积图的以下元素。

  • 轴是一个维度(变量),数据沿着这个维度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位置被垂直分组。上面的图使用了三个分类轴。 船舱等级、性别和年龄。
  • 每个轴上的组被描述为不透明的块,称为类别。例如,类别轴包含四个等级的舱: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和船员。
  • 水平样条被称为冲积流,横跨该图。在该图中,每个冲积层对应于每个轴变量的一个固定值,由其在轴上的垂直位置表示,由其填充颜色表示。
  • 相邻轴对之间的冲积段是流动的。
  • 冲积与层相交的节点。节点在上面的图中并不直观,但可以推断为填充的矩形,它将层中的流延伸到图的两端,或者将中心层两边的流连接起来。

正如下一节中的例子所示,这些元素中哪些被纳入冲积图,取决于基础数据的结构和创建者希望图中传达的内容。

冲积/桑基图数据

识别两种格式的 "冲积/桑基图数据",它们基本上对应于分类重复测量数据的 "宽 "和 "长 "格式。第三种,表格(或数组)形式,流行于存储具有多个分类维度的数据,如泰坦尼克号幸存数据和大学录取情况数据集。

(宽)格式数据

宽格式数据每一行都对应于在每个变量上取一个特定值的观察队列,每个变量都有自己的列。另外一列包含了每一行的数量,如队列中的观察单元数,可用于控制层的高度。 基本上,宽格式由每一冲积层的一行组成。这是基础函数as.data.frame()转换频率表的格式,例如3维的大学录取情况数据集。

head(as.data.frame(UCBAdmissions), n = 12)

这种格式:用户声明数量的轴变量,识别并处理。


  1.  
    plot(pltdat1,
  2.  
    aes(y = Freq)) +
  3.  
    strat(width = 1/12) +
  4.  
    geom_label(stat = "stratum")) +
  5.  
    ggtitle("大学录取和拒绝情况,按性别和系别分列")+theme_bw()

这些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纵轴的意义。各层之间没有插入空隙,所以图的总高度反映了观测值的累积数量。


  1.  
    plot((Titanic),stratumwidth = 1/8, reverse = FALSE ,stat = "stratum", aes(label = after_stat(stratum)), labels = c("幸存", "性别", "船舱等级")) +
  2.  
    title("按等级和性别划分的泰坦尼克号幸存状况")+theme_bw()

这种格式和功能对很多应用都很有用。

  • axis[0-9]*表示位置。
  • 由stat_stratum()产生的分层变量。
  • 横轴反映识别该轴的隐含分类变量。

此外,像填充这样的格式美学对于每个冲积图来说都是固定的;例如,它们不能根据每个轴的取值而在轴之间变化。这意味着,尽管它们可以重现平行集的分支树结构,但这种格式和功能不能产生具有这里("冲积图")和这里("控制颜色")特色的颜色方案的冲积图,它们在每个轴上都被 "重置"。

(长)格式

长格式包含了每一节的一行,变成一个键值对,编码轴为键,层为值的列。这种格式需要一个额外的索引列,将对应于一个共同队列的行连接起来,即一个冲积层的结点。

在宽格式(alluvia)和长格式(lodes)之间转换数据的函数包括几个参数。

同样的stat和geom可以使用一套不同的位置美学来接收这种格式的数据。

  • x,表示该行所对应的轴的 "键 "变量,要沿横轴排列。
  • 层,由x表示的轴变量的 "值";以及
  • 冲积层,连接单个冲积层的行的索引方案。

难民数据分析

在这些情况下,分层没有包含比冲积层更多的信息,因此通常不会被绘制。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将难民数据集中的国家按地区分组,以比较不同规模的难民数量。

  1.  
    qplot(data = Refug,x = year, y = refugees,
  2.  
    alluvium = country,fill = country,
  3.  
    colour = country)

该格式允许我们指定沿同一冲积层的不同轴线变化的美学,对重复测量数据集很有用。需要为每个冲积物生成一个单独的图形对象。

学术课程分析

下面的图表使用了一组学生在几个学期内的学术课程的(变化)。在所有学期中跟踪每个学生。

ggplot(majos,flow = "alluvium", lode = "frontback",legend.position = "bottom")

分层高度y没有被指定,所以每一行都被赋予单位高度。这个例子展示了处理缺失数据的一种方式。缺失数据的处理(特别是层的顺序)也取决于层变量是字符还是因子/数字的。

最后,我们提供了汇总相邻轴之间流量的选项。我们可以在流感疫苗调查的数据上演示这个选项。

  1.  
    qplot(vaccina,x = survey, stratum = response, alluvium = subject,
  2.  
    y = freq, stat = "stratum", size = 3)

这张图忽略了轴之间流动的连续性。这种 "无记忆 "图产生了一个不那么杂乱的图,其中最多只有一个流量从一个轴上的每个层到下一个轴上的每个层。


最受欢迎的见解

1.R语言动态图可视化:如何、创建具有精美动画的图

2.R语言生存分析可视化分析

3.Python数据可视化-seaborn Iris鸢尾花数据

4.r语言对布丰投针(蒲丰投针)实验进行模拟和动态

5.R语言生存分析数据分析可视化案例

6.r语言数据可视化分析案例:探索brfss数据数据分析

7.R语言动态可视化:制作历史全球平均温度的累积动态折线图动画gif视频图

8.R语言高维数据的主成分pca、 t-SNE算法降维与可视化分析案例报告

9.python主题LDA建模和t-SNE可视化

▍关注我们 【大数据部落】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提供全面的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咨询服务,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数据解决方案与行业报告等。 ▍咨询链接:http://y0.cn/teradat ▍联系邮箱:3025393450@qq.com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cdat/p/1518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