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肠内营养的一些理解

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和肠外两大途径:

  肠内(EN): 口服或者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有口服营养补充(ONS),鼻胃(十二指)管、鼻空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等方式(肠内管道喂养,TF)

  肠外(PN): 静滴等方式。

肠内营养的主要评价参数:

  (1)能量密度

  (2)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表示。来源于氨基酸混合物、水解蛋白和整蛋白。

  次要参数评价:

  (1)渗透压。高渗制剂容易引起腹泻或其他胃肠道反应。

  (2)脂肪含量。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表示。

  (3)脂肪来源。包括长链和中链脂肪酸或两者的混合物。

  (4)膳食纤维含量。部分非要素制剂含膳食纤维,要素不含。对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或便秘者尤为重要。

  (5)乳糖含量。

  (6)电解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

  (7)剂型和价格。

影响肠内营养制剂选择的因素:

  (1)患者年龄。

  (2)患者的胃肠道状态。

  (3)蛋白质的变应性。

  (4)患者的脂肪吸收情况。

  (5)患者的乳糖耐受情况。

  (6)患者的疾病与营养状况。

  (7)喂养途径。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ESPEN指出,采用合适的筛查工具(NRS-2002)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筛查,确诊营养不良需满足以下两项之一:(1)体重指数BMI < 18.5kg·m-2;(2)非意愿体重丢失且BMI偏低。

我的一些想法:

1.医生对当前病区的患者进行问诊与查房,我们有体格检查数据和用药情况。但是缺乏其他治疗措施等数据(是我们国内没有吗?)。还有营养状况、用药情况、过敏史与生活饮食习惯等的数据我们也没有。或者我们有那个NRS评分也可以,且是否具备肠内营养支持。

2.在监护患者的时候,患者的胃肠道是否耐受的数据是没有记录还是怎样的?营养摄入量的数据是否有记录?胃肠道滞留情况是否有所记录?体重指数及肌肉变化系数是否有?我们有的是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的测定),但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等)没有。
    还有是否发生的机械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或感染并发症;查房事件是否标明?
    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代谢状态改变时,临床药师与主管药师沟通调整肠内营养方案的事件是否标明?

其实要做相应的可视化,对最后一个表单即可做出一个人的,然后里面涉及的数据如果都有的话,我们按照某些维度进行患者的划分。然后针对每一个也可以查看相应的患者。

  

我的目标:
    (1)将问诊以及相应提供的营养方案给可视化出来,这是每天的。(那怎么知道他的变化)
    (2)将营养方案需要发生变化的事件给找出来,以及给出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一个时间轴,我觉得没有必要把患者每天的数据都给表示出来,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变化的那一次。 
   (3)对于所有的数据变化,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小窗给表示出来。 我的一些疑问: 一个人的可以通过表单给做出来,但是对于后续做相应的划分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主要是数据我们从何儿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ngdiao/p/1487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