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碎片化学习(Fragmentation learning)

碎片化学习(Fragmentation Learning)


从一个互联网小段子讲起:

某天,美国情报部门FBI应奥巴马的要求,做相关汇报:
“报告总统,经FBI分析,中国‘短信’中35%是节日祝福语,25%是商业广告,30%是办假证、贷款、复制手机卡、监听小三等垃圾信息。”
奥巴马有点扫兴问:“那剩余的10%一定很有价值吧?”
情报局长:“报告总统,都是黄段子……”
奥巴马扼腕痛心,又问:“那微信怎么样?”
中情局长说:“35%是人生教诲感悟,25%是吃货们晒的美食,30%是养生常识。”
奥巴马急切地问:“那剩下的10%呢?”
中情局长半天埋头不语。
奥巴马再追问:“你干嘛呢?”
局长苦着脸答曰:“报告总统,我必须得转发这条微信。”
奥巴马怒不可遏:“ 问你剩下10%呢?你转发微信干嘛?”
中情局长答曰:“剩下10%的内容是不转发死全家的!刚才我已经转发给您了。”
奥巴马一身冷汗道:“中国人真他妈厉害啊!”
说完转身就走。
中情局长追着问:“总统,您干嘛去啊?”
奥巴马急匆匆地答道:“我给普京转发过去……”

这个网络段子,一针见血描述了有关“短信”、“微信”在中国用户的使用情况。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个方面的渗透,时间碎片化已经成为了职场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这是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传播分享空前繁荣的时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我们对知识的需求和代谢都到达了前所未见的顶点。学习是我们的压力和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这一点在企业学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一面是员工和管理者“充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面是忙碌的节奏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压缩得越来越少。于是,一种新的企业学习形式被寄予厚望——碎片化学习。 

 

前人典故


碎片化学习的定义: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在企业内它可以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推送给学员。

碎片化学习,古来有之
  北宋欧阳修提倡学习要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即使在马上、枕上、厕上,也一刻不得放松。
碎片化学习,今更胜昔
  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中曾提到,“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在地铁里读书是一种现象,这话的本质其实就是让人们挤出时间来学习。 
碎片化学习如何体现其优势
  知识的碎片化本身并不带来优势,优势在于碎片化后的有效利用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这个价值来源于用户的碎片化需求,而且这个碎片化需求是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的。

由来


碎片化学习”是相对于系统化学习提出的概念。所谓“碎片化”(fragmentation),字面意思是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诸多零散碎块。那么顾名思义,“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learning)就是指将学习这一完整、系统性的活动变成不系统、零散的形式。一方面是指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指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数量以及获取信息的来源激增,人们无时无刻不都在接受新的信息和理念,无形之中就带来了“碎片化”的学习体验。

相信你一定也已经体验过这种“碎片化”学习:你一定在刷微博、压马路的时候学到过几个英语单词,在泡面的时候看过几个简短的科普小视频,甚至在蹲厕所的时候也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碎片化学习”已经悄悄地对你产生了影响。所以,在你面对浩瀚书海无从下手的时候,在你发愁抽不出时间学习的时候,何不有意识地尝试一下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方法?

 


碎片化学习的好处 


a. 时间灵活,利用充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碎片化学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也就是说生活中琐碎的时间都能够被用来学习。特别是对于英语零基础的你来说,要想实现英语“速成”的梦想,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学习时间。据沪江“开心词场”应用的数据统计,用户平均学习并记忆一个单词的时间是2分钟。可以计算一下,你在上班或者上学的路上,如果将这段原本是用来放空、看剧、打瞌睡的时间用于手机背单词,你每天的词汇量能够增加多少?一年下来,你的词汇量能够增加多少?与此同时,学习内容碎片化之后,对于学习时间的掌握将变的更加灵活,你可以根据知识点内容的多少、重要性,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b. 完善系统,锦上添花。在系统化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你总会发现有一些知识点还是没有完全消化,这时候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比如在学完一课新概念课程之后,其中的语言知识一定在你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体系,但此外还可能有一些小的单词、语法知识点,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还不能被完全掌握。它们就像是脉络之间或者细枝末节的部分,如果你能将这些知识点碎片化,那么就能保证逐个击破这些语言点,也就如同给你的学习添枝加叶,尽早开花结果

c.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碎片化学习将知识碎片化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启发或者帮助的部分。同时由于学习时间较短,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学习兴趣,这样知识的吸收率也更高

如何学习


移动化学习,这是过去一年越来越清晰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高速带宽的普及速度超过我们的预想,一个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提前到来,而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无疑成为讨论的焦点,成为各培训类媒体和论坛和热门话题。 

移动化学习有诸多优势,也即符合当下碎片学习的情境。

第一、灵活度更高
  在分割学习内容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可控,提高了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
第二、针对性更高
  在分割学习内容后,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内容。
第三、吸收率更高
  在分割学习内容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保障了学习兴趣,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
以英语为例

要进行碎片化学习,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就是:碎片化学习系统化学习的补充,有效的碎片化学习必须建立在完成系统化学习之后。特别是语言学习,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语言,只是学习几个单词、几个语法点,学会的永远只有只言片语。搞清楚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谈谈在系统学习之后,怎么利用碎片化学习实现英语高效“速成”。

a. 碎片式积累,移动式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学习也可以移动起来。手机上的各种app,可以让你在碎片时间中背单词、练听力,甚至听课学习。比如在地铁上用“开心词场”背背单词,在吃饭时用“听力酷”听几篇英语文章,在公交车上用网校客户端学一节短小精悍的国际英语课程……原本那些白白流失的时间重新有了意义,在别人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他人望其项背的词汇达人听力王子超级学霸

b. 运用工具,整合碎片。碎片化是方式而不是目的,碎片化的知识也需要通过整合,才能得以沉淀、为己所用。拿出你的手机,看看里面是否有一些记笔记的工具?通过一些记笔记的app(如evernote等),可以将积累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存储、分类,方便查阅和联想记忆。另外,要将积累起来的知识碎片整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软件,学习绘制脑图,将碎片科学地拼成一套系统,比如你经过一段时间的词场闯关积累之后,你发现自己学的词可以进行一下分类,像是按主题、按构词法、按使用场景等等,做成脑图排列一下,既是复习,又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c. 既要碎片化,更要个性化时间灵活有的放矢是碎片化学习带来的两大好处,这就直接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一方面是个性化的时间安排,一方面是个性化的知识学习。时间灵活不意味着随机、随心情学习,而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计划。如果你有“拖延症”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最近手机上推出了不少“学霸养成类”软件,通过各种新奇方式督促学习,帮你完成学习计划。在知识学习上,可以利用一些个性化阅读软件zaker网易新闻客户端等等)收藏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文章。如果是在沪江网上阅读文章,在收藏了一些生词后,开心词场就会用推送通知,帮你复习生词本,瞟一眼手机屏幕就能记住一个单词,这样的学习是不是充满了惊喜!

北宋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是不是跟今天的话题很类似?没错,就是这样的学习方法成就了古代的文豪,也成就了今天的学霸。碎片化的学习,让你的英语学习快人一步、高人一筹!赶紧用学习软件武装起你的手机,用高效方法武装你的头脑,踏上征服英语之路吧!

管理学引申


研究显示,组织中促进能力(绩效)提升的要素中,正式学习(培训)所占比例不足20%;80%为非正式学习手段,这将促使企业培训部门职能发生重要的转变;
在学习规划上,同一主题、内容可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方式进行规划及分割,以正式学习为主,非正式学习为辅;

碎片化学习,快节奏下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割整理,形成一个个可以快速灵活学习的小单元,方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就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古时欧阳修提倡学习要利用好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一刻也放松不得。碎片化学习对古人而言是读书人志存高远的追求,而在今天,碎片化学习却可算是接足了“地气”。

  企业碎片化学习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因为时间有限外,快节奏的工作使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变的快节奏了。人们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发现信息、学会方法、找到答案。换言之,碎片化学习需要提供一种快速响应的学习体验,就仿佛我们使用百度一类的搜索引擎一样,输入问题,很快就能得到相关的答案。

  IDC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知识型工作者要花25%工作时间搜索信息,应对难题时,用来“搜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开始尝试“节省”搜索时间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建立企业Youtube视频库,员工在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可以去视频库里寻找相对应的资料来看,尽可能便捷地解决问题。为即用即学、按需而学的学习需求提供优质快速的响应,也是碎片化学习产品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中高层管学习难题待解

  怎样满足中高层管理者的学习需求一直是培训领域的难题。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中高层管工作繁忙,学习时间、精力更加有限

  其次,这类人的学习需求非常明确,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要求非常高。他们需要掌握的是一个知识和思维体系,短暂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式的催化,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企业中高层管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和经验,这些实践中沉淀的经验远胜书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刻骨铭心、深入心智的。所以,他们最渴望的学习方式是对既往经验进行梳理和整合,放入系统的理论里重新审视,获得新的启迪。如果把这类学员视为一张“白纸”,然后单一地灌输生硬的理论框架,意味着一次次的从头“清零”,收获可能远不如挫败感和迷惑感来的多

启迪代替灌输

  灵活自主的碎片化学习能不能满足“时间很少,要求很高”的企业管理者呢?关键看产品定位是不是基于对这类人的深刻认识针对性设计。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形式承载的内容和教学理念才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

  学习领域经常会提到树木与森林悖论知识体系犹如森林,能力技能犹如树木,让学员先见树木还是先见森林?于管理者而言,树木太浅、太孤立,森林又太深邃、太陌生。如果跳出树木与森林的悖论,而让“果实”给他们带去启迪呢——管理专家的前沿观点,名企管理者的经验分享,或者管理案例的深入解读剖析等等,将商业智慧的果实呈现给管理者,用实践经验代替生涩理论,用启迪代理灌输。

  很多管理者喜欢读名人传记、管理心得类书籍,这其实也是一种“果实型”学习,只不过把书“读薄”并不容易,想找到观点的理论支持更难。这也是“果实型”的碎片化学习产品要迎接的挑战:甄选果实,合理呈现

工具


  • 喜马拉雅

一款整合了大量音频栏目的手机应用程序。在上面,你可以听到各个领域的深度声音。有几个频道我特别喜欢: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万有青年会,开讲啦等等。这些充满深度的频道,里面又有不断更新的音频,这让我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摄取大量深入的观点和知识。并在听取的间歇可以静静地思考。我只需要在有wifi的环境下,下载好音频,保存在手机里,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随时聆听。

很多人误以为碎片化的时间听音频一定要选择10-20分钟长度的音频。我想这并非如此。你也可以选择40-60分钟的音频,都是可以的。不用一次听完。分几次听完。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声音,可以屏蔽外界的喧嚣,可以让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变得专注而有意义

  • 网易公开课

一款集合了大量视频栏目的手机应用程序。视频比音频更能够让人完全投入。但是,视频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非常耗电,不隐蔽,视频比较大占手机空间,对于处于晃动的环境下对眼睛不是太好。这些缺点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采取带好移动电源,看完就删除等措施。

在网易公开课里有大量的国内外公开课视频,也有大量的TED和专题研究会的视频,这些视频也都可以缓存在手机里,随时观看。视频的好处就在于更加深入。

特别是课程讲座的系列视频,往往需要10多节课。也就是50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些时间的其实上可以利用一周碎片化的上下班时间就可以看完。这就是不知不觉间的进程。视频,可以完全投入另一个空间,可以让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变得投入而深远。

  • 微信公众平台与朋友圈

这恐怕是我们最常用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式吧。我们偶尔打开手机看一看朋友圈,再看一看微信公众平台里的文章。虽然朋友圈非常有助于我们的情感交流和关系联系,而微信里的文章非常有助于我们把握即使有效的信息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旦你认为哪一篇微信文章很好,还没有看完就收藏了。那么这篇文章基本是不会再看的了。这种过度碎片的学习将很难有意义。

因而,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碎片学习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有意识地做些调整。需要给手机里的不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定位,哪些公众平台只是你快速摄取新信息的平台,哪些平台是值得你深度阅读的平台。有了相当准确的定位之后,这样的碎片化学习才会变得更有效。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 碎片化学习的三种常用工具

本站文章为 宝宝巴士 SD.Team 原创,转载务必在明显处注明:(作者官方网站: 宝宝巴士 
转载自【宝宝巴士SuperDo团队】 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superdo/p/4429345.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perdo/p/442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