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经历的那些坑(三)--产品设计篇

产品设计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心中有格局,眼里有像素。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产品既要对市场有用,又要事无巨细,让开发设计人员清晰逻辑、功能、甚至要面对一个像素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可以说,产品经理先是面对的是一个系统的设计,然后是协调资源实现设计的大设计过程(暂不议开发上线后的一些运营干预手段)。

心中有格局的事以后慢慢说,今天总结一下“眼里有像素”的坑。PRD文档越清晰、细致越好的问题就暂不表了,除理应完善好的文档之外,以下错误排名不分先后发生过,错误也只是在某个场景下时错误,转个身大概就是进步,记录引以为戒:

流程不清晰或过于繁琐。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转换,就是把需求转化为功能的过程,然后把这个过程流程优化好,所谓优化,最直观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简化流程,按照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某些情况下想当然的为获得用户的使用频次,不加节制的增加功能入口之类的行为。

使用场景过于偏僻。犯了过度拟合的错误,为某一个特定场景下的操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后没有人用,带来挫败感。一定是前期缺乏用研,或者是自欺欺人想当然也可能是看到竞品做了,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状况,就拿来做了。累死三军啊...

不重视文案,前后不一致。这个虽然不是大的错误,但的确是工作不严谨的表现,记得一开始测试同学屡次提出为还不以为然,实在惭愧。原因大概是在快速原型完成后没有复盘检查,比如同一个文案pc端叫做分类,移动端叫做类别。以后一定要复盘检查文档中加一文案内容对应表之类的附件。

同理心不够。由于前后文案不对应,测试同学不爽,自己不以为然,表明自己同理心敏感度不够,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开发人员的角度看待问题。开发人员所遭遇到所有的非技术型开发中断问题,都是我的问题。

需求前后不搭,造成无法落地或者改动过大。没有什么需求是空降兵,空降带来的后果是两个独立的需求,根本无法融合,驴唇不对马嘴,尤其是改良性需求一定要与现有的产品相契合,以现有的产品为基础,确保落地。

设计功能外,业务不明确。评审的时候需要把功能和业务联系起来,可以允许一是的不熟悉,但一定要及时补上。比如,做一个分类的功呢,本身功能很简单,下拉选择返回,但是这个时候你要不要把业务梳理清楚呢?分类一,分类二明显显得你的没文化,也许你觉得这不是你该做的,觉得分析业务问题是别人的事情,但是没有人做的话,只有你来做。

​妄想用户体验一次做到位。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撮而就的,尤其是提升用户体验这一块,大多在成熟产品线上,MVP产品更需要拿捏好“做对”和“做好”之间的分寸,在争取时间和人力资源这一块很考验情商。如何做好用户体验?我们说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我没有一个好答案,你所看到的都是一个平衡取舍的结果,或者说各方妥协的结果。

关键数据的来源卡位不准或不严格。尽管有一万个不想得罪用户的理由,作为规则制定者,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卡住位。比如作为一个平台,标准商家的入驻,哪些数据需要严格把控,才能确保另一方给你玩,玩得转。往往有的时候,为了先进来,就放低了标准,也就成为了无效数据,前面的努力与付之东流,可惜。

为个例做需求或需求改动。就像设计,是对大众的设计,艺术是小众,个人的情感表达,同样的,产品是满足一群人的设计,为个体做改变,不能说不对,总之还是要商榷的。如果非要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看情况。

与团队成员当面沟通少。当面沟通是效率最高的,信息损耗最低,一开始的时候比较看重文档,评审一次改一次,文档修改好了,开发人员在评审过程中也是了然于胸了,文档的可用性大大降低。

子非明,安知明之乐也?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zhongming/p/668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