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assembly

string path = @"c:	ext.dll"

Assembly assembly = Assembly.LoadFile(path);

                 

path = "MyPhotoAlbum, Version=5.1.0.0";                 

Assembly assembly = Assembly.Load(path);                 


byte[] b = File.ReadAllBytes(path);

Assembly assembly = Assembly.Load(b); 


AppDomain dom = AppDomain.CreateDomain("function");                 

AssemblyName assemblyName = new AssemblyName();                

assemblyName.CodeBase = path;                 

Assembly assembly = dom.Load(assemblyName);                

Type[] types = assembly.GetTypes();                 

AppDomain.Unload(dom);

应用程序域

操作系统和运行时环境通常会在应用程序间提供某种形式的隔离。例如,Windows 使用进程来隔离应用程序。为确保在一个应用程序中运行的代码不会对其他不相关的应用程序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隔离是必需的。

应用程序域为安全性、可靠性、版本控制以及卸载程序集提供了隔离边界。应用程序域通常由运行时宿主创建,运行时宿主负责在运行应用程序之前引导公共语言运行时。

以前使用进程边界来隔离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一个应用程序被加载到单独的进程中,这样就将该应用程序与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其他应用程序相隔离。

隔离这些应用程序的原因在于内存地址是与进程相关的;在目标进程中,不能通过任何有意义的方式使用从一个进程传递到另一个进程的内存指针。此外,您不能在两个进程间进行直接调用。您必须代之以使用代理,它提供一定程度的间接性。

托管代码必须先通过一个验证过程,然后才能运行(除非管理员已授权跳过该验证)。此验证过程将验证以下内容:这些代码是否会尝试访问无效的内存地址?是否会尝试执行某些导致进程(该代码运行时所在的进程)无法正常进行的其他操作?通过此验证测试的代码将被认为是类型安全的。由于公共语言运行时能够验证代码是否为类型安全的代码,所以它可以提供与进程边界一样大的隔离级别,而其性能开销则要低得多。

应用程序域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用途更广的处理单元,公共语言运行时可使用该单元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您可以在具有同等隔离级别(存在于单独的进程中)的单个进程中运行几个应用程序域,而不会造成进程间调用或进程间切换等方面的额外开销。在一个进程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能力显著增强了服务器的可伸缩性。

隔离应用程序对于应用程序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您可以在单个浏览器进程中运行几个 Web 应用程序中的控件,同时使这些控件不能访问彼此的数据和资源。

应用程序域所提供的隔离具有以下优点:

  • 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不会影响其他应用程序。因为类型安全的代码不会导致内存错误,所以使用应用程序域可以确保在一个域中运行的代码不会影响进程中的其他应用程序。

  • 能够在不停止整个进程的情况下停止单个应用程序。使用应用程序域使您可以卸载在单个应用程序中运行的代码

 注意:不能卸载单个程序集或类型。只能卸载整个域

应用程序域和程序集之间的关系。在可以执行程序集中所包含的代码之前,必须将程序集加载到应用程序域中。运行普通的应用程序会导致将几个程序集加载到一个应用程序域中。

程序集的加载方式决定其实时 (JIT) 编译代码是否可以在进程中由多个应用程序域共享,以及该程序集是否可以从进程中卸载。

  • 如果程序集是以非特定于域的形式进行加载,则共享相同安全授权集的所有应用程序域都可以共享相同的 JIT 编译代码,从而减少应用程序所需的内存。但是,程序集则永远不能从进程中卸载。

  • 如果程序集不是以非特定于域的形式进行加载,则它必须在加载的每个应用程序域中都是 JIT 编译的。但是,通过卸载程序集加载的所有应用程序域,可以从进程中卸载程序集。

可知,我们在程序中默认加载程序集时,因为是在一个程序域加载,则在程序退出之前该程序集是不会被卸载的,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子程序域,在子程序域中实现加载和卸载,下面对Assembly类加载程序域进行介绍

Load方法不接受指定路径的DLL下,以用于加载已经运行的程序集DLL,指定的参数一般是程序集的name,version,ID等等

Load(AssemblyName);///在给定程序集的 AssemblyName 的情况下,加载程序集。

Load(string)///指定信息的程序集

Load(byte[])///加载字节流,这个可以不运行

LoadFileLoadFrom 方法是为必须由路径标识程序集的极少数方案提供的,加载指定路径下的dll,不论其是否运行。

示例如下:

 关于反射调用的例子如下

一个最简单的C#反射实例,首先编写类库如下:
namespace ReflectionTest
{
   public class WriteTest
   {
       //带参数的公共方法
    public void WriteString(string s, int i)
    {
       Console.WriteLine("WriteString:" + s + i.ToString());
    }  
    //带一个参数的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StaticWriteString(string s)
    {
        Console.WriteLine("StaticWriteString:" + s);
    }
    //不带参数的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NoneParaWriteString()
    {
         Console.WriteLine("NoParaWriteString");
    }
   }
}
 
class Test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Assembly ass;
    Type type;
    Object obj;  
    //用来测试静态方法
    Object any = new Object();  
    //指定类库文件必须使用绝对路径,不能使用相对路径
    ass = Assembly.LoadFile(@"D:Source Code0.C#Sudy1.Reflection1ReflectTest.dll");
    //命名空间和类的名字必须一起指定
    type = ass.GetType("ReflectionTest.WriteTest");
    
    /**//*example1---------*/
    MethodInfo method = type.GetMethod("WriteString");  
    string test = "test";
    int i = 1;  
    Object[] parametors = new Object[]{test,i};  
    //在例子1种必须实例化反射要反射的类,因为要使用的方法并不是静态方法。
    //创建对象实例
    obj = ass.CreateInstance("ReflectionTest.WriteTest");    
    //执行带参数的公共方法
    method.Invoke(obj, parametors);
    //method.Invoke(any, parametors);//异常:必须实例化反射要反射的类,因为要使用的方法并不是静态方法。
    
    /**//*example2----------*/  
    method = type.GetMethod("StaticWriteString");
    method.Invoke(null, new string[] { "test"}); //第一个参数忽略
    //对于第一个参数是无视的,也就是我们写什么都不会被调用,
    //即使我们随便new了一个any这样的Object,当然这种写法是不推荐的。
    //但是对应在例子1种我们如果Invoke的时候用了类型不一致的实例来做为参数的话,将会导致一个运行时的错误。
    method.Invoke(obj, new string[] { "test"});
    method.Invoke(any, new string[] { "test"});
    
    /**//*example3-----------*/
    method = type.GetMethod("NoneParaWriteString"); //调用无参数静态方法的例子,这时候两个参数我们都不需要指定,用null就可以了。s
    method.Invoke(null, null);
   }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tp/p/672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