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打包进阶

说在前面

由于使用了React直出,页面各项性能指标使人悦目。本篇将深入探讨目前PC部落所采用webpack打包优化策略,以及探讨PC部落并未使用的 webpack Code Splitting 代码分包、异步模块加载特性。看看它们又是如何对PC部落的性能起到进一步的催化作用。

为什么要使用webpack

如果你曾经使用过 Broserify, RequireJS 或类似的打包工具,并注重:代码分包、异步加载、静态资源打包(图片/CSS)。那么 webpack 就是帮你构建项目的利器!简单一句话:在webpack中,所有资源都被当作是模块,js可以引用 css , css 中可以嵌入图片 dataUrl。

webpack特性

对应不同文件类型的资源,webpack有对应的模块 loader ,比如对于 less, 使用的是 less-loader,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所有loader. webpack 具有requireJS 和 browserify 的功能,但仍有自己的新特性: 1、对 CommonJS、AMD、ES6的语法做了兼容; 2、对js、css、图片等资源文件都支持打包; 3、串联式模块加载器以及插件机制让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例如对 coffeeScript、ES6的支持; 4、有独立的配置文件 webpack.config.js; 5、可以将代码切割成不同 chunk,实现按需加载,降低了初始化时间; 6、支持 SourceUrls 和 SourceMaps,易于调试; 7、具有强大的 Plugin 接口,大多是内部插件,使用起来比较灵活; 8、webpack 使用异步 IO 并具有多级缓存,使得 webpack 在增量编译上更快!

为什么混用Grunt和webpack

自React诞生以来,耳熟能详的是 React+webpack 开发大法,而且在大多数 React 网络教程中也很少提及同时采用了 Grunt 联合构建项目。

Grunt 可以对整个项目文件做复制、删除、合并、压缩等等。而Webpack 的优势在于对静态文件(js/jsx/coffeeScript/css/less/sass/iamges)按不同模块加载(包括按需加载)——这正是我们对webpack感兴趣的地方,各个模块组建化(可以将一个组建的图片、样式、脚本、页面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所以,在项目中二者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注:使用 gulp 替换 grunt 当然也是没有问题。

webpack配置

webpack 有多种配置方式,由于PC部落中静态资源文件较多,使用配置文件进行打包会方便很多。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只使用 webpack 构建项目,那么配置 webpack.config.js 即可。由于在PC部落中使用了 grunt,并在 grunt 组合任务中调用 webpack 任务,因此需要在 grunt 的任务配置中添加 webpack.js(使用了load-grunt-config插件) 进行配置。

配置总览
var taskConfig = {
    dev: {
        entry: {    // 入口文件,考虑到多页面资源缓存,我们打成多个包
            "index":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pages/index/index.jsx"),
            "detail":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pages/detail/detail.jsx"),
            ...
        },
        resolve: {  // 请求重定向,显示指出依赖查找路径
            alias: {
                img: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 'img'),
                comps: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 'pages/components')
                ...
            }
        },
        output: {   // 输出文件
            path: config.devPath + '/js',                               // 文件绝对路径
            filename: "[name].min.js",                                  // 输出文件名
            publicPath: "http://s.url.cn/qqun/xiaoqu/buluo/p/js/",      // 公共访问路径,替换CDN
            chunkFilename: "[name].chunk.min.js"                        // 异步加载时需要被打包的文件名
        },
        module: {   // 各类文件 loader
            noParse: [],            // 忽略解析的文件
            preLoaders: [{          // 预加载的模块
                test: /.jsx$/,
                exclude: /node_modules/,
                loader: 'jsxhint-loader'
            }],
            loaders: [{             // 各式加载器
                test: /.jsx$/,
                loader: 'jsx-loader',
                include: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 {
                test: /.less$/,
                // 使用“!”链式loader,从右向左依次执行
                loader: ExtractTextPlugin.extract("style-loader", "css-loader!less-loader"),
                include: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 {
                test: /.(jpe?g|png|gif|svg)$/i,
                // inline base64url for <=1500 images
                loader: 'url-loader?limit=1500&name=images/[name].[hash].[ext]',    
                include: path.resolve(config.srcPath)
            }]
        },
        externals: {    // 指定采用外部 CDN 依赖的资源,不被webpack打包
            "react": "React",
            "react-dom": "ReactDOM"
        },
        plugins: [
            ...
            // 公共模块独立打包配置
            new CommonsChunkPlugin("common", "common.min.js", ["index", "detail", "barindex", "search"]),
            // 独立打包css文件以外链形式加载
            new ExtractTextPlugin("../css/[name].min.css")
        ],
        watch: true,
        keepalive: true,
        lessLoader: {
            lessPlugins: [
                new LessPluginAutoPrefix()
            ]
        }
    },

webpack打包优化

1、请求重定向

resolve.alias 是webpack 的一个配置项,它的作用是把用户的一个请求重定向到另一个路径。 比如:

resolve: {  // 显示指出依赖查找路径
    alias: {
        comps: 'src/pages/components'
    }
}

这样我们在要打包的脚本中的使用 require('comps/Loading.jsx'); 其实就等价于require('src/pages/components/Loading.jsx')。这犹如《高性能javascript》中给查询压力较大的对象给了一个别名,通过使用别名可以将本例减少几乎一半的时间。

2、忽略对已知文件的解析

module.noParse,如果你确定一个模块中没有其它新的依赖,就可以配置这项,webpack 将不再扫描这个文件中的依赖。 比如我们在入口文件 entry.js 中检测到对资源src/pages/components/ueditor.min.js资源的请求,如果我们配置:

module: {
    noParse: [/ueditor/]
}

noParse规则中的/ueditor/一条生效,所以 webpack 直接把依赖打包进了 entry.js。增加这样的配置会让 webpack 编译时间更短。

3、使用公用CDN

考虑到web上有很多的公用 CDN 服务,那么我们可以将 react 从 bundle 中分离出来,进而不会被 webpack 打包, 作为外部依赖引用 CDN 。 方法是使用 externals 声明一个外部依赖。 如:

module:{
    externals: {
        // 方式一:申明为外部依赖并指定别名
        "react": "React",
        "react-dom": "ReactDOM"
        // 方式二:true 为外部依赖,false 则不是
        a: false,   // a is not external
        b: true     // b is external
    },
}

并在 HTML 代码中加上一行

<script src="//cdn.bootcss.com/react/0.14.2/react.js">
<script src="//cdn.bootcss.com/react/0.14.2/react-dom.js">

这样我们在js中引入React = require('react') , webpack 就不会把 react 打包进来而直接引用CDN,这样做可以让 webpack 编译时间缩减一大半!

系列插件

CommonsChunkPlugin

开发中需要将多个页面的公用模块独立打包,从而可以利用浏览器缓存机制来提高页面加载效率,减少页面初次加载时间,只有当某功能被用到时才去动态加载。这就要使用到 webpack 中的 CommonsChunkPlugin 插件。

使用:
var CommonsChunk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
   * @param 1  将公共模块提取,生成名为 common 的chunk
   * @param 2  最终生成的公共模块的 js 文件名
   * @param 3  公共模块提取的资源列表
   */
  new CommonsChunkPlugin("common", "common.min.js", ["index", "detail", "barindex", "search"])
}

ExtractTextPlugin

webpack 中编写js文件时,可以通过 require 的方式引入其他静态资源,可通过loader对文件自动解析并打包文件。 通常我们会将 js 文件打包合并,css 文件在页面header中嵌入 style 的方式载入页面。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并不想将样式打包在脚本中(最好可以独立生成css文件,以外链形式加载)。 ExtractTextPlugin 插件可以帮我们达到这样的效果。

安装:

npm install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save-dev

使用:
var ExtractText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plugins: [ new ExtractTextPlugin("../css/[name].min.css") ]
}

这样配置就可以将 js 中的 css 文件提取,并以指定的文件名来进行加载。

LessPluginAutoPrefix

顾名思义,就是autoPrefix插件,用来补全CSS的厂商前缀(-webkit-, -moz-, -o-);

使用:
var LessPluginAutoPrefix = require('less-plugin-autoprefix');
var taskConfig = {
    dev: {
        ...
        lessLoader: {
            lessPlugins: [
                new LessPluginAutoPrefix()
            ]
        }
    }

Code Splitting

对于一个大型的web app,我们把所有的 js 文件合成一个显然是非常低效的,因为有些 js 模块并不是我们当前页面所需要的(这会大大增加页面首屏渲染时间)。Webpack 就是这样一种神器,为您提供优质的代码分包服务,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页面按需加载的问题了”!

方式一:require

require(dependencies, callback) 遵从 AMD 规范定义的异步方法。使用该方法时,所有的依赖被异步加载并从左至右立即执行,依赖都被执行后,执行callback

方式二:require.ensure

require.ensure(dependencies, callback) 遵从 CommonJS 规范,在需要的时候才下载依赖的模块。当所有的依赖都被加载完毕,便执行 callback(注:require作为callback的参数)。 细心的同学可能还记得 output 配置中有

output: {
    ...
    chunkFilename: "[name].chunk.min.js"
}

chunk 到底是什么? chunk 又是怎么生成的呢? 为了实现部分资源的异步加载,有些资源是不打包到入口文件里面的。于是我们使用 require.ensure 作为代码分割的标识。require.ensure 会创建一个 chunk ,且可以指定该 chunk 的名称(注:如果这个chunk已经存在了,则将本次依赖的模块合并到已经存在的chunk中),最后这个 chunk 在 webpack 构建时会单独生成一个文件。 比如我们要根据当前运行平台,加载两个不同的UI组建,那么:

var platform = Util.getPlatform();
if( platform === "ios"){
    require.ensure(['./components/dialog'], function(require){
        ...
    }, 'popup'); // 最后一个参数是 chunk 名
}
if( platform === "android"){
    require.ensure(["./components/toast"], function(require){
        ...
    }, 'popup');
}

通过webpack打包之后,会生成一个 popup.chunk.min.js 文件。在不同的运行平台上,我们会发现 popup.chuck.min.js 文件的内容是相同的(因为我们配置的 chunk 名都是 popup)。 如果我们想让按需加载的模块再次拆分成 dialog 和 toast,两个文件,仅仅需要将 require.ensure 中配置的chunk 名改不同,即可在代码被执行时加载单一文件。

注意点:

1、require :加载模块,并立即执行; 2、require.ensure:仅仅加载模块,但不会执行; 3、不用在 html 中显示调用生成的 chunk 文件,按需加载时会自动调用; 4、不用担心第三方库被反复打包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使用 CommonsChunkPlugin 对公共部分进行提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shq/p/507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