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线程

多线程的创建:
方式一:继承于thread类
     1.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2.重写Thread中run() ---将此线程执行的操作声明在run()方法体中
     3.创建Thread类的子类对象
     4.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

start作用:
     ①启动多线程
     ② 调用当前线程的run()
注意:①:不能通过直接调用run()的方式启动线程
② 当再启动一个线程,不可以还让已经start()的线程去执行,会报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需要新建一个线程对象

测试Thread常用方法
  1.start:启动当前线程;调用当前线程run()
  2.run(): 通常需要重写Thread类中的此方法,将创建的线程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此方法中
   3.currentThread:静态方法(类名.方法可调用);返回执行当前代码的线程
   4.getName():获取当前线程的名字
   5.setName(): 设置当前线程的名字
   6.yield():释放当前cpu的执行权
   7.jion():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此时线程A就进入阻塞状态,直到线程B完全执行完以后,线程A才结束阻塞状态。
  9.sleep(long millitime):让当前线程“睡眠”指定millitime毫秒,在指定的millitime毫秒时间内,当前线程是阻塞状态
  10.isAlive():判断线程是否存活

线程的优先级
    1.MAX_PRIORITY:10
     MIN_PRIORITY:1
     NORM_PRIORITY:5 默认优先级
     2.如何获取和设置当前线程的优先级
        getPriority();
      setPriority(int p);

说明:高优先级的线程要抢占低优先级线程CPU的执行权,但只是从概率上讲,高优先级的线程高概率的情况下被执行,
    并不意味着只有当高优先级的线程执行完以后,低优先级的线程才执行

方式二:实现Runnable接口
    1.创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
    2.实现类去实现Runnable中抽象方法run();
     3.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4.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5.通过Thread类的对象调用start()

比较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开发中,有限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原因:  1.实现的方式没有类的单继承性的局限性
      2.实现的方式更适合来处理多个线程有共享数据的情况
     联系:Thread也实现了Runnable接口

Java中,通过同步机制,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方式一: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需要同步的代码

    }
     说明:1.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即为需要同步的代码
    2.共享数据:多个线程共同操作的变量数据
     3.同步监视器,俗称:锁 。任何一个类的对象,都可以充当一个锁
     要求:多个线程必须共用同一把锁

方式二:同步方法
如果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完整的声明在一个方法中,将此方法声明同步的
实现Runnable的类型 直接在方法中加入关键字synchronized
继承Thread的类型 需要将方法变成static 并且加上关键字synchronized

说明:1.同步方法仍然涉及同步监视器,只是不需要显示声明
2.非静态的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this
3.对于静态同步方法,同步监视器是:当前类本身

说明:
  同步好处:同步的方式,解决了线程的安全问题
  局限性:操作同步代码时,只能有一个线程参与,其他线程等待。相当于是单线程的过程,效率低

死锁问题
   1.死锁的理解:不同的线程分别占用对方需要的同步资源不放弃,都在等待对方放弃自己需要的同步资源,就形成了死锁
   2.说明:
    1)出现死锁后,不会出现异常,不会出现提示,只是所有的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
    2)使用同步时,需要避免出现死锁


解决线程安全方式三:lock锁
1.在实现类或者子类中,创建ReentrantLock对象
2.将对共享资源用try-finally包装,try中调用锁定方法lock(),finally中调用解锁方法unlock();

synchronized 和 lock 方法解决线程安全问题的异同
同:二者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异:synchronized机制在执行完相应的同步代码以后,自动的释放同步监视器
Lock需要手动启动同步(lock()),同时结束同步也需要手动实现(unlock())

线程通信的三个方法:
wait():一旦执行此方法,当前线程就进入阻塞状态,并释放同步监视器
notify():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被wait的一个阻塞线程,如果有多个线程被wait,就唤醒优先级高的那个
notifyAll():一旦执行此方法,就会唤醒被wait的所有阻塞线程。

说明:
1.wait()、notify()、notifyAll() 必须使用在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
2.wait()、notify()、notifyAll() 三个方法的调用者必须是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中的同步监视器,否则会出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3.wait()、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是定义在java.lang.Object类中

线程的创建方式三:实现Callable接口
可以有返回值、方法可以抛出异常、支持泛型的返回值、需要借助FutureTask类
1.创建一个实现Calllable的实现类
class NumThread implements Callable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中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3.创建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NumThread n1 = new NumThread()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FutureTask f1 = new FutureTask(n1);
5.将FutureTask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的对象,并start()调用
new Thread(f1).start();

如何理解实现Callable接口的方式创建多线程比实现Runnable接口创建多线程方式强大
1.call()可以有返回值,
2.call()可以抛出异常,被外面操作捕获,获取异常的信息
3.Callable可以支持泛型的

线程的创建方式四:使用线程池
1.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2.执行指定的线程的操作,需要提供实现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service.execute(new NumberThread());//适合于Runnable
service.submit();//适合于Callable

使用线程池的好处
1.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了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2.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的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3.便于线程管理
corePoolSize 核心池的大小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1997/p/1322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