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摘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2004年购于杭州枫林晚。丢在某处上蒙灰两年,终于在整理书箱的时候挖出来了,春节花了14个小时读毕(为了知道精读一遍这样的书籍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我记录了阅读时间)。和译者的感慨一样,遗憾自己没有更早些读到这本书,同时庆幸总算遇到了它。
  
  如果大学时候就读到,那这几年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就高效多了--虽然不见得快,也不见得多,但一定会更精。
  
  读得快并不一定好,而应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慢。有些人以为自己会阅读,因为阅读速度不是一成不变,而好的读者,更多为困难的地方停顿,而不是为有兴趣的地方;
  读得多并不一定好," 就像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而能做到对一本真正值得读的书用正确的方法精读,读者和作者就能达到相近的层次。
  
  那么,应该怎么阅读呢?
  第一,要读得对。
  有的书读来可以消遣,有的读来可增长资讯,有的书则能增长我们的理解力。最后的一种,往往是我们初读起来感觉吃力,没有办法轻松读完的书。(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的话,读第一种书最多算是整理磁盘碎片,第二种算是增加硬盘中的资料,第三种就是增加CPU的运算能力了)作者建议多读第三种。
  第二,要读得好。
  不是每本书都值得,或者都需要精读。不过,泛读也要有方法。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识字的水平,太浅;主题阅读是研究的水平,太专。我们就掌握好检视阅读(略读)和分析阅读(精读)吧。
  
  检视阅读的方法和标准
  
  第一,有系统的略读--从书名、出版者对书的简短介绍、目录、前言……中判断这本书讲什么的,是否值得精读。
  第二,粗浅的阅读--快速而不求甚解地读全书。尤其对难读的书,开始时不要求精,不要查字典,不要看注释,不要太多停顿。用粗读硬着头皮尽快读完地一遍。
  
  检视阅读要快,但不能读过一无所获。良好的检视阅读后,应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检视阅读的笔记不要求细节。)
  
  分析阅读的四个问题和11个规则
  
  问题一:这本书讲什么的?
  规则1:这本书的分类是?(虚构的还是论说的?对后者,再分为实用的?历史的?科学的?哲学的?社会科学的?)
  规则2:能不能用几句话写出(或者对别人讲出)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按书中的重要篇章列出这本书的大纲(可以写在书后的空白页)
  规则4: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或者想解决哪些问题?(可能是他明说出来,也可能是隐含的。比如对《影响力》,作者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人们会对一些事情不加思索的说"是"?都有哪些基本的影响他人的方法?每个方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避免被这种方法影响?)
  
  问题二:这本书细部说了哪些?怎么说的?
  规则5:找出关键词,在词义上和作者达成共识。(比如,"影响"的具体意思指的什么,"喜好原理"的"喜好",和我们平时说的"喜好"是否完全一个意思。如果在关键词义上理解有偏差,那么就不可能理解作者的表达。--实际上,我们在平时交流时,也经常遇到这种自以为理解的偏差。比如甲问乙,"要请朋友K歌,钱柜和银乐迪哪个更好?"这里的关键词是"好",而甲的理解可能是更实惠,乙的理解可能是服务更周到)
  规则6:找出关键句,或者归纳出作者的在某一组论述中的核心思想。检验的标准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几段或者这一章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比如影响力的第二章,核心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规则7:找出,或者组织出每个观点的前后论述。(比如,《影响力》的第二章,作者是用哪些论述,加上哪些案例来阐释那个关键句的?作者一共用了11个例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先后顺序呢?)
  规则8:对规则4列出的问题,现在要清楚,作者回答了哪些?没有回答哪些?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回答的?
  
  问题三:说得有道理吗?或者说得真实吗?是局部的有道理还是真实的有道理?
  规则9:在确定自己理解之前,不要评论。
  规则10: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为了抬杠而争论。(看看报纸上网络上乱七八糟的书评影评吧,如果都能遵从这两条规则,95%的评论都根本不会出现,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文字垃圾)
  规则11:如果对作者的论述找不出毛病来,就得接受作者的结论,而不能说"你说的没毛病,但我就是觉得你是错的"。找毛病可以从四个方面做:一,证明作者知识不足;二,证明作者知识错误;三,证明作者的论述不合逻辑;四,证明作者的论述不完整。都不能证明,那就无条件承认。
  
  问题四: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作者没有列出规则。也许是没有办法为此列规则。不过最近我有意记得在看报纸、看电视的时候都问一句自己这个问题,受益匪浅。见效很快。
  
  总结一下,在精读完一本书后,应该输出这样几个内容:
  1、在书边做笔记,用笔画出关键词和中心句,记录读的时候的想法;
  2、用两三句话说出这本书讲什么的;
  3、画出大纲(不超过一页纸的篇幅);
  4、这本书提出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
  5、总结"和我有什么关系",可以简短写在空白页,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写出读后感;
  6、如果需要,摘抄、编辑成PPT;
  7、如果需要,拿这个PPT给别人讲一遍。

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review/1132378/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inkbug/p/67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