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定义/特性/存储/遍历

二叉树的定义及其特性

树的相关概念

树这种数据结构模拟了自然界中树的概念,自然界中的树有根、叶子、枝干,数据结构中的树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倒过来的:

其中的每个元素叫做节点。树的顶点(没有父元素的节点)叫根节点,如 E;每个分支的末端节点(没有子元素的节点)叫叶子节点,如 G、H、I、J、K、L;用来连接相邻节点之间的关系叫父子关系,比如 E 是 A、F 的父节点,A、F 是 E 的子节点;具有同一个父节点的多个子节点叫做兄弟节点,比如 A、F 是兄弟节点。

节点拥有的子节点数目叫做节点的度,显然,叶子节点的度为 0,树的度是树内各节点度的最大值。

除此之外,树还有高度、深度和层的概念:

注:其实线性表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树,只不过所有节点都在一个分支上,第一个元素是根节点,最后一个元素是子节点,没有兄弟节点。层数就是线性表的长度。

另外,也有些地方将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结点的最大层次数,比如《大话数据结构》就是这样定义的,这个问题不大,完全就是个定义而已:

多个互不相交的树可以构成森林。

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是我们平时遇到的最常见的树结构,它是一种特殊的树,顾名思义,就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分叉」,即两个子节点,分别是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不过,二叉树并不要求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有的节点只有左子结点,有的节点只有右子节点。比如下面这些都是二叉树:

根据左右子节点的饱和度,我们又从二叉树中提取出两种特殊的二叉树 —— 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即所有分支节点都有左右子节点,并且所有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上,如上面的图2便是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要复杂一些,深度为 k 有 n 个节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中的每一节点,都可以和同样深度 k 的满二叉树,序号为 1 到 n 的节点一对一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比如上面的图3就是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的特性

在讨论二叉树的创建和存储之前,我们先来总结下二叉树的一些特性,以便后续用到(这里二叉树数的深度定义采用的最大层次数,如果从 0 开始计算的话,可以自行推演一下)

  • 性质1:

在第 i 层最多有 2^(i-1) 个节点。

  • 性质2:

深度为 k 的二叉树最多有 2^k - 1 个节点。

  • 性质3:

对于任何一个二叉树,叶子节点数为 n0,度为 2 的节点数为 n2,则 n0 = n2+1。

  • 性质4:
  • 性质5:

二叉树的存储

前面我们聊到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和特性,树这种结构不能简单通过线性表的前后关系来存储,在线性表中,一个节点只有至多一个前驱节点和至多一个后驱节点,树则不然,一个节点可能有多个后驱节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更加复杂的结构才能存储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比多叉树要简单,因为特定节点至多只有两个节点,这就极大简化了相应的数据结构,使得通过线性表就可以实现二叉树的存储。我们后面基本只讨论二叉树,下面我们通过数组和链表来演示如何存储二叉树。

通过数组存储二叉树

对于特定的二叉树而言,比如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它们的节点之间是有一定关联关系的,以下面这棵完全二叉树为例:

我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对所有节点编号,可以看到,下一层的左右子节点和对应父节点序号存在某种数学关系,如果父节点的序号是 i,其对应左子节点位于 2i 的位置上,对应右子节点位于 2i + 1 的位置上,我们可以参照这个规则将上述完全二叉树存储到数组中:

注意我们的下标从 1 开始(根节点),索引为 0 的下标舍弃,浪费这个空间,以方便计算。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根节点开始,依次将所有节点元素存放到数组中,并且可以根据节点间的数学关系很方便地遍历整棵树。此外,由于完全二叉树的特殊性,除了第一个元素之外,该数组不存在任何空间的浪费。由于满二叉树是完全二叉树的子集,所以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存储。

那么其它二叉树呢?当然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来做,我们把不存在的节点补全,比如假设上述序号为 4、6、8、9 的元素不存在:

可以看到,我们将不存在的元素补上,只是对应位置值为 null,缺失的节点越多,数组的「空洞」也就越多,如果是极端情况,比如二叉树只包含 1、3、7 三个元素,那么数组中将会存在大量的「空洞」,浪费大量的空间,而且也会影响性能。

综上,数组适合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这些特殊二叉树的存储,一些比较稠密的二叉树也可以用数组,如果二叉树比较稀疏就不适合用数组了,我们可以通过链表来存储它们。

通过链表存储二叉树

理论上来说,链表适用于所有的二叉树存储,只不过这里我们需要对线性表中的链表进行扩展,因为二叉树特定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所有我们在链表结点上设置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左右子节点,所以这种链表结构又被称作二叉链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类表示二叉链表的结点:

class Node
{
    public $data;
    public $left = null;
    public $right = null;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
    {
        $this->data = $data;
    }
}

如果要用二叉链表表示上面的完全二叉树,对应的图示如下:

不管是什么样结构的二叉树,用链表来存储都不会存在空间的浪费。

二叉树的遍历及代码实现

二叉树的遍历指的是从根节点出发,按照某种次序依次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使得每个结点被访问一次且仅被访问一次。

有多种方式可以遍历二叉树,如果限制从左到右的习惯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这几种遍历方式及对应实现算法,所谓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都是以根节点作为参照系。

前序遍历

如果二叉树为空,则返回空,否则从根节点开始,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

同样,如果是空树,返回空,否则从左子树最左侧的节点开始,然后从左到右依次遍历左子树,真正的根节点,最后是右子树(依然是从最左侧节点开始从左到右的顺序遍历):

后序遍历

如果是空树,返回空,否则还是从左子树最左侧的节点开始,先遍历完叶子节点,再遍历父节点,遍历完左子树后,直接从右子树最左侧节点开始,按照和左子树同样的顺序遍历完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不同的遍历方式从不同维度将二叉树这种非线性的结构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线性序列,从而方便计算机操作。

遍历实现代码

二叉树的遍历其实就是个递归的过程,所以对应算法也采用递归来实现。

我们以二叉链表的方式来存储数组,对应的前序、中序、后序实现代码如下:

<?php

// 二叉链表节点
class Node
{
    public $data;
    public $left = null;
    public $right = null;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
    {
        $this->data = $data;
    }
}

/**
 * 前序遍历
 * @param Node $tree
 */
function preOrderTraverse($tree)
{
    if ($tree == null) {
        return;
    }
    printf("%s
", $tree->data);
    preOrderTraverse($tree->left);
    preOrderTraverse($tree->right);
}

/**
 * 中序遍历
 * @param Node $tree
 */
function midOrderTraverse($tree)
{
    if ($tree == null) {
        return;
    }
    midOrderTraverse($tree->left);
    printf("%s
", $tree->data);
    midOrderTraverse($tree->right);
}

/**
 * 后序遍历
 * @param Node $tree
 */
function postOrderTraverse($tree)
{
    if ($tree == null) {
        return;
    }
    postOrderTraverse($tree->left);
    postOrderTraverse($tree->right);
    printf("%s
", $tree->data);
}

我们为上述代码编写一段测试代码:

$node1 = new Node('A');
$node2 = new Node('B');
$node3 = new Node('C');
$node1->left = $node2;
$node1->right = $node3;

preOrderTraverse($node1);
print "=======
";
midOrderTraverse($node1);
print "=======
";
postOrderTraverse($node1);

对应的输出结果如下,表明三种遍历都没有问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ingarray/p/1274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