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UDP19端口实施DOS攻击的真实案例

昨天在一个用户现场发现了一个利用UDP19端口对互联网受害者主机进行DOS攻击的真实案例。这个情况是我第一次见到,个人认为对以后遇到此类情况的兄弟具有参考价值。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记录。

       在此次的分析过程中,我主要通过wireshark来抓取相关数据报文的。

数据包分析

1,我们首先通过wireshark的“Summary”功能,查看网络流量统计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们发现服务器区域的流量较大,平均每秒10M左右的流量,这个流量相对于用户整个30M的互联网出口带宽而言,已经算相当大的流量了。 2,我们再通过wireshark的“Protocal Hierarchy”功能,查看这么大的流量在各个协议之间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我们看到UDP和IP分片的报文流量占据了总流量的92%以上,而业务应用所使用的TCP流量仅有7.24%!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流量都是垃圾流量,那么这些垃圾流量到底是什么呢? 3,我们接下来分析这些占总流量92%以上的UDP报文和IP分片报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通过wireshark的数据包查看UDP报文都是UDP19端口交互的报文,如下图:

我们使用wireshark的“Follow UDP Stream”功能,将其中任意一个UDP19端口交互的报文进行重组还原,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清晰看到这个UDP19端口交互的内容都是明显填充的内容。 4,UDP19端口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百度一下,摘录了百度百科中对UDP19端口的相关描述如下: “端口:19 服务:Character Generator 说明:这是一种仅仅发送字符的服务。UDP版本将会在收到UDP包后回应含有垃圾字符的包。TCP连接时会发送含有垃圾字符的数据流直到连接关闭。HACKER利用IP欺骗可以发动DoS攻击。伪造两个chargen服务器之间的UDP包。同样Fraggle DoS攻击向目标地址的这个端口广播一个带有伪造受害者IP的数据包,受害者为了回应这些数据而过载。” (该段百度百科描述的原始链接为: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VKVjqJ4jUhiI6y9bPnrTiVZwSi8vu6mxIw9LxHVqRpmjKWpPJyboZIUddoLL6m3aYVo_LcwgDwSOnLJcElRU_) 5,我们了解了这个UDP19端口的上述信息,那么用户目前遇到的情况是否正是黑客利用其对外进行DOS攻击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我们通过抓包发现,跟服务器192.168.1.8的UDP端口交互的主机主要有37.17.173.32、88.190.35.204、97.86.229.87、71.61.231.170、等,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些IP与192.168.1.8交互报文的解码:

明显发现,这些报文的TTL都是236,这基本可判定这些报文应该都来自于同一物理位置的机器,换句话说,这些报文都是一台机器伪造的IP报文! 6,至此,我们基本可以将此次异常的原因定位为黑客利用服务器开启的UDP19端口,伪造源IP为互联网某受害者服务器的IP地址向192.168.1.8服务器的UDP19端口发送报文,服务器在收到这个报文后会向互联网受害者服务器IP送填充任意字符的报文,导致受害者服务器带宽被占满,从而达到对受害者服务器DOS攻击的效果,其工作机制大致如下图所示:

更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分析清楚了异常的原因,但是UDP19端口并不是服务器的对外提供业务的端口,为什么服务器会开启UDP19端口呢?我们在服务器上通过“netstat –ano”命令,查看UDP19端口是由什么进程开启的,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知道该端口由进程ID号为1432的进程开启,查看任务管理器,得知该进程为简单TCPIP服务,进程名为tcpsvcs.exe,该进程是微软Windows网络组件的一部分。这个系统进程用于计算机使用专用的TCP/IP网络服务,例如DHCP,简单TCP和打印服务。 通过百度搜索tcpsvcs.exe、UDP19端口等关键字,如下图所示:

我们发现曾有人遇到过这种问题,当事人反馈“win2003 sp2 近来发现tcpsvcs.exe上传速度太猛了,最高时有2m,都差不多占了全部带宽了…….总是国外IP连接19端口,IP禁了几十个,还是不断有新的” (原始链接为:http://bbs.csdn.net/topics/390496813),这说明我们的用户并不是唯一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黑客利用服务器对外开放的UDP19端口,伪造受害者IP向服务器发送报文,服务器在收到报文后,会向受害者IP发送填充的字符报文,这些报文大部分都是大报文,需要分为多个分片报文,这会产生较大的网络流量,消耗服务器和互联网受害者的网络带宽资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agon/p/366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