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五谷:花生

ylbtech-养生-五谷:花生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1.返回顶部
1、
中文学名:花生
拉丁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
别    称:落花生,长生果泥豆,番豆,地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合萌族
属:落花生属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英文名:peanut
2、
2.返回顶部
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厘米,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厘米,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毫米,被黄棕色长毛;花长约8毫米;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厘米;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厘米,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先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种子横径0.5~1厘米。花果期6~8月。
 

生长环境

花生宜气候温暖,生长季节较长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在我国,山东生长最佳 
 

品种类型

按花生籽粒的大小分为大花生、中花生和小花生三大类型 。
按生育期的长短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种
按植株形态分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种 。
按花生荚果和子粒的形态、皮色等分为三类:
1、普通型
普通型花生茎枝粗壮,有棱角,中空。茎枝花青素不明显,呈绿色。主茎完全是营养枝,不开花,属交替开花、分枝型。侧枝较多,常有多次分枝,总分枝可多达20个以上。小叶呈倒卵圆形,叶色呈绿色或深绿色
2、多粒型
多粒型花生株型直立,疏枝型。茎枝粗壮高大,主茎茎部有4~5个营养枝,前期向上直立生长,后期向四周倾斜,各节均能长出花枝,分枝少而长,二次分枝少,但无三次分枝现象,茎枝上有疏而长的茸毛。大都有花青素,中后期呈红色或紫色。子叶较大,叶脉明显,叶色浅绿色或绿色、深绿色都有。花期长,数量多,属连续开花型,中上部无效花多,地上部成针率高,入土成果率低。荚果多为串珠型,果壳厚,网纹平滑,果嘴、果腰不明显,大多数荚果含种子3~4粒。种子呈不规则形或三角形、圆锥形、圆柱形。种子相邻处有截面。种皮颜色多为红色或紫红色
3、珍珠豆型
该类型的花生茎粗而丛生,株型直立、紧凑。主茎较高,分枝较少,单株总分枝不超过10个。茎枝花青素不明显,颜色较浅,呈黄绿色。小叶片较大,椭圆形,浅绿色或黄绿色。开花早,主茎7片真叶开始现花,主茎开花。属连续开花、分枝型。开花集中,花期短,花量少,单株开花一般50~80朵,花芽分化早,节位低,有地下花,统称为直立小花生。荚果较小,荚果茧状或葫芦状。果壳较薄,网纹较细,果嘴较明显,果仁多为桃形,果皮多为粉色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我国花生分布范围虽然广泛,但是由于其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适宜的生育期,因此生产布局又相对集中。2008~2012年种植面积达150万亩的省份有豫、鲁、冀、粤、辽、川、皖、桂、鄂、赣、吉、湘、苏、闽14个,它们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3.5%,总产占全国的96.0%,成为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地。其中,南方9个省区的花生年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种植面积总计占全国的35.8%;总产占全国的30.3% [3]  。
 

世界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这三个地区的花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9%以上。其中亚洲的花生产量为2400.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7.20%,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产量分别是1438.5万吨、650.0万吨、145.0万吨和71.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40.27%、18.20%、4.06%和2.00%。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花生生产大国,印度尼西亚排在第五位。非洲的花生产量为880.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4.65%,主要生产国-尼日利亚的产量为392.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22%,排在世界花生生产国的第三位。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花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阿根廷
 

栽培技术

 

土地选择

花生对于地质土壤的相求相对较高,在花生种植的而选择上,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花生忌重茬,第一年种过花生的土壤不适合连续栽种花生,选择花生种植土壤最好选择连续几年都没有种过花生的地质。除此之外,土壤有机质大于1.0%,土壤的pH值要在6.5~7.5之间。花生的种植还对空气质量状况有一定的要求,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只有同时满足这些地质条件,才有可能种出高产花生
 

播种

1、播种期
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种密度与方式
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
地膜覆盖畦作:分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法。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开两条相距40厘米、深4~5厘米的沟,畦面两侧均留13~15厘米。沟内先施种肥,再按每2粒等距下种,务必使肥种隔离,均匀覆土,要求地表整齐,土壤细碎。播后如不覆除草膜,覆膜前应喷除草剂,可选用禾耐斯、都尔等。墒情不好时加大对水量。最后覆膜要求膜与畦面贴实无折皱,两边攒土将地膜乐实。在膜面上覆土成小垄
 

田间管理

垄做栽培
1、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 [7]  。
2、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
3、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宜过厚,以3cm为宜。
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或者,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抗重茬方法

1、冬前深耕。太康风沙多且大,最好不在冬天深耕,但迫于倒不开茬口还要种植花生,就要进行冬前深耕在上冻前进行,深度30厘米以上,随后耙地镇压,并使土壤平整,防治水分散失
2、增施腐熟有机肥。腐熟有机肥在深耕前施入,每亩至少2000千克,最好4000~5000千克,方法是撒施,然后深耕。肥料以羊粪、鸡粪最好,其次是猪粪,再次是其他肥料
3、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播种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的同时,适当补充硼、铝、锰、铁、锌等微量元素
4、地膜栽培。地膜栽培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对重茬花生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5、选用耐重茬品种、施用重茬肥。选用耐重茬品种、施用重茬肥可提高产量和品质,所以一定要选择国家审定的耐重茬品种,并严把质量关,再选择重茬肥 。
6、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病虫草害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所以要做好防治工作,作业质量要高,不可马虎 。
 

整地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2、施肥
基肥:根据地力、产量水平等进行配方施肥。一般667㎡产300千克荚果左右的花生田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纯氮4~6千克、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5~10千克
叶面喷肥:中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2%
 

中耕培土

中耕与培土是密不可分的,中耕在一定条件上促进培土。其主要作用是:首先,疏松地表土,改善地表层的土质状况和通气状况,促进花生根瘤和根系的发育。其次,能缩短果针入土的距离。果针能及时入土,并形成适合果荚的发育的土层。除此之外,还能再次对杂草进行消除
 

科学浇水

花生是相对耐旱的植物一般在正常年份中不需要进行浇水管理,但是如果遇上极为干旱的天气,尤其是在花针期缺水,就要对花生进行科学并及时的灌溉。在开花下针期间,如果地表0~30厘米处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土壤正常含水量的一半时,就要及时的对花生进行灌溉。在花生成熟期,此时对土壤的含水量要求较低,如果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大于土壤正常含水量的五分之二时,要及时对土壤进行排水,以免造成花生烂果或者是发芽,造成花生减产
 

病虫防治

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主要由蚜虫、叶蝉、蓟马等传播,亦可经种子传播。蚜虫和叶蝉发生多的年份,花生病毒病就发生多而重。干旱少雨年份,蚜虫等易爆发,花生病毒病就会广发和重发。病毒病分为矮化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斑驳病毒病
防治方法
1、减少蚜虫基数:花生地周围不种或少种果树、蔬菜、麦类、油菜等,可减轻蚜虫的迂入量和为害。适当推迟播种,避开蚜虫迁入高峰期,可减少发病。花生播种后在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可很好驱避蚜虫,大幅降低染病率。蚜虫发生期,每亩花生田均匀布置20~30块涂有黄色机油的小黄色板,可诱杀有翅蚜虫,黄板每隔5~6天清虫1次并重刷油1次。冬、春季要铲除花生田四周杂草或喷农药,可减轻越冬叶蝉、蓟马等的越冬基数
2、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共喷2次
根腐病
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
防治方法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茎腐病
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
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在苗期于齐苗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在开花前再喷一次。每亩用药液75~100千克
锈病
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锈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叶斑病
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止方法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留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70公斤倍液15天喷1次,共喷2次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花生中含有25%~35%的蛋白,主要有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又称为乳清蛋白,占花生蛋白的10%左右,盐溶性蛋白占花生蛋白的90%。盐溶性蛋白主要包括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花生球蛋白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伴生花生球蛋白由6到7个亚基组成。花生中的蛋白与动物性蛋白营养差异不大,而且不含胆固醇,花生蛋白的花生蛋白的生物价为58,蛋白效价为1.7,其营养价值在植物性蛋白质中仅次于大豆蛋白。花生果实还含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花生含有一般杂粮少有的胆碱、卵磷脂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可益智、抗衰老、延寿 。
 

药用价值

抗老化性:花生果实中所含有的儿茶素、赖氨酸对人体起抗老化的作用。
凝血止血:花生果衣中含有油脂,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的作用,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
滋血通乳:花生果实中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妇女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
促进发育:花生果实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
增强记忆:花生果实中的卵磷脂和脑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
 

食疗价值

降低胆固醇花生油中含有的亚油酸,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延缓人体衰老:花生果实中的锌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油料作物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有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可激活中老年人脑细胞延缓人体过早衰老,抗老化 
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花生果实含钙量丰富,促进儿童骨骼发育,防止老年人骨骼退行性病变发生 。
预防肿瘤:花生果实、花生油中的白藜芦醇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最新研究成果

2019年5月,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校庄伟建教授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栽培种花生基因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于日前在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该项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破译了四倍体栽培种花生的全基因组,标志着我国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对全球花生的遗传改良具有重大贡献,对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花生的花(4)
花生全株
花生全株(4)
花生枝叶
花生枝叶(1)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76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