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poll.epoll区别于联系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中的模型。再介绍他们特点时,先来看看多路复用的 模型。

同其他IO的不同的是,IO多路复用一次可以等多个文件描述符。大大提高了等待数据准备好的时间的效率。为了完成等的效率,系统提供了三个系统调用:select,poll,epoll。这里不再讲述三者具体实现,只总结三者的优缺点。

select的缺点

  1.单个进程监控的文件描述符有限,通常为1024*8个文件描述符。当然可以改进,由于select采用轮询方式扫描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数量越多,性能越差。

  2.内核/用户数据拷贝频繁,操作复杂。select在调用之前,需要手动在应用程序里将要监控的文件描述符添加到fed_set集合中。然后加载到内核进行监控。用户为了检测时间是否发生,还需要在用户程序手动维护一个数组,存储监控文件描述符。当内核事件发生,在将fed_set集合中没有发生的文件描述符清空,然后拷贝到用户区,和数组中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比对。再调用selecct也是如此。每次调用,都需要了来回拷贝。

  3.轮回时间效率低。select返回的是整个数组的句柄。应用程序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才知道谁发生了变化。轮询代价大。

  4、select是水平触发。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完成对一个已经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进行IO操作。那么之后select调用还是会将这些文件描述符返回,通知进程。

poll特点
  1.poll操作比select稍微简单点。select采用三个位图来表示fd_set,poll使用pollfd的指针,pollfd结构包含了要监视的event和发生的evevt,不再使用select传值的方法。更方便

  2.select的缺点依然存在。拿select为例,加入我们的服务器需要支持100万的并发连接。则在FD_SETSIZE为1024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开辟100个并发的进程才能实现并发连接。除了进程上下调度的时间消耗外。从内核到用户空间的无脑拷贝,数组轮询等,也是系统难以接受的。因此,基于select实现一个百万级别的并发访问是很难实现的。

epoll模型
  由于epoll和上面的实现机制完全不同,所以上面的问题将在epoll中不存在。在select/poll中,服务器进程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这100万个连接告诉操作系统(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让操作系统检测这些套接字是否有时间发生。轮询完之后,再将这些句柄数据复制到操作系统中,让服务器进程轮询处理已发生的网络时间。这一过程耗时耗力,而epoll通过在linux申请一个建议的文件系统,把select调用分为了三部分。

  1)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一个红黑树和一个双向链表。并与底层建立回调机制。
  2)调用epoll_ctl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这100万个连接的套接字
  3)调用epoll_wait收集发生事件的连接。

  从上面的调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优越之处:因为后者每次调用时都要传递你所要监控的所有socket给select/poll系统调用,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态的socket列表copy到内核态,如果以万计的句柄会导致每次都要copy几十几百KB的内存到内核态,非常低效。而我们调用epoll_wait时就相当于以往调用select/poll,但是这时却不用传递socket句柄给内核,因为内核已经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监控的句柄列表。

  所以,实际上在你调用epoll_create后,内核就已经在内核态开始准备帮你存储要监控的句柄了,每次调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内核的数据结构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在内核里,一切皆文件。所以,epoll向内核注册了一个文件系统,用于存储上述的被监控socket。当你调用epoll_create时,就会在这个虚拟的epoll文件系统里创建一个file结点。当然这个file不是普通文件,它只服务于epoll。

  epoll在被内核初始化时(操作系统启动),同时会开辟出epoll自己的内核高速cache区,用于安置每一个我们想监控的socket,这些socket会以红黑树的形式保存在内核cache里,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删除。这个内核高速cache区,就是建立连续的物理内存页,然后在之上建立slab层,简单的说,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内存对象,每次使用时都是使用空闲的已分配好的对象。

epoll的高效

  epoll的高效就在于,当我们调用epoll_ctl往里塞入百万个句柄时,epoll_wait仍然可以飞快的返回,并有效的将发生事件的句柄给我们用户。这是由于我们在调用epoll_create时,内核除了帮我们在epoll文件系统里建了个file结点,在内核cache里建了个红黑树用于存储以后epoll_ctl传来的socket外,还会再建立一个list链表,用于存储准备就绪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要监控百万计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准备就绪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仅需要从内核态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户态而已,如何能不高效?!

就绪list链表维护
  那么,这个准备就绪list链表是怎么维护的呢?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如此,一颗红黑树,一张准备就绪句柄链表,少量的内核cache,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并发下的socket处理问题。执行epoll_create时,创建了红黑树和就绪链表,执行epoll_ctl时,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则检查在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则添加到树干上,然后向内核注册回调函数,用于当中断事件来临时向准备就绪链表中插入数据。执行epoll_wait时立刻返回准备就绪链表里的数据即可。

两种模式LT和ET

  最后看看epoll独有的两种模式LT和ET。无论是LT和ET模式,都适用于以上所说的流程。区别是,LT模式下,只要一个句柄上的事件一次没有处理完,会在以后调用epoll_wait时次次返回这个句柄,而ET模式仅在第一次返回。

  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当一个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时,内核会把该句柄插入上面所说的准备就绪list链表,这时我们调用epoll_wait,会把准备就绪的socket拷贝到用户态内存,然后清空准备就绪list链表,最后,epoll_wait干了件事,就是检查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并且这些socket上确实有未处理的事件时,又把该句柄放回到刚刚清空的准备就绪链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还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会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断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没有处理完,也是不会次次从epoll_wait返回的。

其中涉及到的数据结构:

  epoll用kmem_cache_create(slab分配器)分配内存用来存放struct epitem和struct eppoll_entry。

  当向系统中添加一个fd时,就创建一个epitem结构体,这是内核管理epoll的基本数据结构:

struct epitem {
    struct rb_node rbn;          //用于主结构管理的红黑树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    //事件就绪队列
    struct epitem *next;         //用于主结构体中的链表
    struct epoll_filefd ffd;     //这个结构体对应的被监听的文件描述符信息
    int nwait;                   //poll操作中事件的个数
    struct list_head pwqlist;    //双向链表,保存着被监视文件的等待队列,功能类似于select/poll中的poll_table
    struct eventpoll *ep;        //该项属于哪个主结构体(多个epitm从属于一个eventpoll)
    struct list_head fllink;     //双向链表,用来链接被监视的文件描述符对应的struct file。因为file里有f_ep_link,用来保存所有监视这个文件的epoll节点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注册的感兴趣的事件,也就是用户空间的epoll_event
}

  而每个epoll fd(epfd)对应的主要数据结构为:

struct eventpoll {
spin_lock_t lock; //对本数据结构的访问
struct mutex mtx; //防止使用时被删除
wait_queue_head_t wq; //sys_epoll_wait()使用的等待队列
wait_queue_head_t poll_wait; //file->poll()使用的等待队列
struct list_head rdllist; //事件满足条件的链表 /*双链表中则存放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struct rb_root rbr; //用于管理所有fd的红黑树(树根)/*红黑树的根节点,这颗树中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需要监控的事件*/
struct epitem *ovflist; //将事件到达的fd进行链接起来发送至用户空间
}

  struct eventpoll在epoll_create时创建。
  这样说来,内核中维护了一棵红黑树,大致的结构如下:

 

  整体而言: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ill-smile/p/1169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