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 easyui (1) Draggable(拖动)组件

很不习惯这种强迫式的学习,但谁叫我不是老师了,所以还是决定坚持练习,顺带为博客加点东西。虽然我还是很反感短时间内惯性的去熟悉一个工具。

easyui做为一个封装了JQusey的UI插件,其实还是蛮好用的,至少省了像我这种渣渣很多时间。

Draggable的加载方式有两种:

1,通过class加载,如下:

1 <div id="box" class="easyui-draggable"></div>

1,通过JS加载,如下:

$('#box').draggable();

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easyui-draggable',还是draggable 都是固定的,他们都是通过调用easyui已经写好的函数,来实现jQuery效果的。

Draggable的属性:

  revert    当值为true时,拖动停止时返回起始位置,可以到处拖。

revert : boolean,

  axis  限制拖动的方向,水平'h'?垂直'v'?这个和 revert组合起来比较有意思,设置拖动方向为

      垂直的话就跟微信,微博刷新消息一样。

axis : String/'v'/'h',

  proxy  克隆,就是拖动的时候要拖动的对象不变,然后在鼠标上复制一个要拖动的对象,当然也

      可以是其他的,可以触发function。

proxy : null/String/function,

  然后还有很多其他的属性,觉得并不是特别有趣。

cursor : move/String ,     //指定拖动时候指针的CSS样式 变得美美哒
deltaX : null/number,
deltaY : null/number,    //被拖动的元素对应于当前光标位置的x,y  就是给被   拖动元素与光标一个距离
handle : null/selector    //开始拖动的句柄   手柄!只能用手柄拖动!对的!
disabled : boolean        //设置为true是,不能拖动当先绑定的元素
edge : number             //可以在其中拖动的容器的宽度  从容器的上下左右往里算 ,就像一个矩形里面包着一个矩形 ,然后里面那只有鼠标放在里面矩形的时候元素才能被拖动   

 例子:

$('#box').draggable({
    revert : true,
    cursor: 'text',
    handle : '#pox',
    disabled : false,
    edge : 50,
    axis :'v',
    proxy : 'clone',
    deltaX: 10,
    deltaY : 10,
    proxy: function(source){
        console.log('呵呵哒!');
    }
});

Draggable的事件:

  onBeforeDrag  拖动之前触发,返回false将取消拖动

onBeforeDrag : function (e){
    alert('拖动之前触发');
    return false;
}

  onStartDrag 拖动时触发

onStartDrag : function(e){
    alert('拖动时触发');
}

  onDrag 拖动过程中触发,不能拖动事返回false

onDrag : function(e){
    alert('拖动过程触发');
}

  onDrag 停止拖动时触发

onStopDrag : function (e){
    alert('在拖动停止时触发');
}

 Draggable 方法列表

  options 返回属性对象

console.log($('#box').draggable('options'));

 

    proxy 如果代理属性被设置则返回该拖动代理元素

console.log($('#box').draggable('proxy'));

  

  enable 可以被拖动

$('#box').draggable('enable');

  disable 禁止被拖动

$('#box').draggable('disable');

以上差不多就是Easyui 1.2.5  Draggable的全部属性,事件和方法了, 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欢迎评论,一起讨论和赐教。

----------------------------------------------------------

stareblankly.cn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areblankly/p/474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