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丛林之都市生存实录


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未在网上写过什么。其实,曾经几次想把当前的生活状况记录一下,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人的感受会变化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每次想继续写上一次半途而废的文字的时候,都感觉的先前的记录已经是遥远的过往,甚至有些陌生。换个角度讲,未来某时某日,再回望今天的文字,仍会有此感。

 

不同时期的自己既如此,不同人的感受应该就更加难以感同身受了。学生时,大家不分彼此,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不分彼此,即使不同学校,生活的主题仍然相似,上课逃课实验室,Dota星际单机党,论文毕设,逛街购物,胡吃海喝,恋爱约会,周游列省(大陆学生频繁出国玩的还是少数),工作后,大家的境遇就会差别很大,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国外留学,有的进衙门当差,有的外企,有的国企,有的消失不见了。别人写的东西你看不懂了,你写的东西别人没兴趣看了。。。这就是我工作后几乎不写日志的原因。偶尔写写技术博客,技术的语言更容易找到听众。

 

-------------------------------------三个星期后的分隔线-------------------------------------------------------------------------------------------------------------------------------------------

 

没想到,转身之间已经过了三个星期,幸好之前写的文字没有存放的太随意,以至于我现在还能找到并且领会其意思接着写。

 

最近的一条新闻,北京的落户政策发生了变化,关键一条是硕士落户27岁一下这个新的限制,加上如今就业机会的大幅收缩,高企的房价和买车摇号中签率的一路走低,都会让人觉得这座大都市对外地人的大门正在慢慢关上了。作为最近一批挤入这个臃肿的大都市的应届毕业生,留在北京的选择是我们已经做好的,而留在这里却仍有一大堆问题在等待着考验我们。

 

 

现在的生活,其实是很碎片化的,常常很难梳理。大城市中生活的人,这个问题应该是在普遍存在的。每天接受的讯息量太过庞大,又太过繁杂,有些之间存在联系,有些又毫不相关,这就让人无法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把它们串联起来。如果把人比作一块芯片,那肯定是GPU,而非CPU。因为对这块芯片有着强烈的多任务并行的需求。工作上会有技术性的事情,事务性的事情,人际之间问题的处理;生活上,要租房子,收拾房子,买房子,新房看盘摇号,二手房和中介的各种打交道,买车摇号,双方亲戚的来访,帮家人料理一些事情,结婚的准备,朋友的往来,课余的学习,搞些赚外快的小项目,都需要分配精力。或许这些都是生活的必修课,作为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这些是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第一步。但是无论如何,这一步仍然艰难。

 

我不是武术迷,但是我却对咏春拳有着极大的好感。在强敌面前,超高的打击频率,招招攻其要害,借力打力,绝无半点多余的动作,直接将敌人拉入你的节奏中,配合着你的动作逐渐被打倒。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一种做事的节奏,出手不迟疑,无停顿,招招都不浪费,平滑的将庞大的事物划入你的节奏,去一步步征服他,最终用远远超出常人的出手频率将其淹没。这对于在大城市中,生活节奏过快,事情太多,疲于应付的我们,是一种好的示范。

 

最近面试了一名实习生,她的一个特长是擅长心理学,我对此有所警惕,因为我们都惧怕被洞悉思想,被看穿内心,被窥见心中的那些阴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嘴一直被刑具封住,它的恐怖一是因为吃人肉,更是因为说出的那些话可以从精神上征服一个人。当然,大学里的心理学,主要作用还是安抚人心,那些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jumpers已经足够刺激校方和师生们的神经了。

 

心理状态对于生存于大都市的我们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参数。一部机器高速运转时间过长就可能产生危险事故,一个人高效能的工作时间过长同样会出现危险,这个危险可能是生理的,在此缅怀那些加班过劳死的同胞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心理的危险,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产生过一些厌世的情绪,虽然有些可能是短暂的,但是这一点是需要足够重视并及时调理的。曾经负责一个测试系统自动化的项目,由于时间紧迫,白天争分夺秒的工作,一直到晚上11点,在回家的十号线上,原本已经压抑的内心突然变得十分沮丧,感时花溅泪,很憋鸟惊心,仿佛世界是灰暗的,再无美好。回到家后睡了一觉,第二天才缓过来,这种感觉虽然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不能积累。

 

暂时写这么多。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opic/p/310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