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总结

回顾1

(1)回想一下你曾经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你认为过去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为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答:当初因为喜欢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经过一个学期,我的看法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喜欢这个专业,因为现在人工职能发展迅速,既满足我的爱好,又能跟上科学进步的潮流。

过去接触的课程大部分符合我的期待,都是我感兴趣的。经过一个学期,看法没有改变,经常跟导师参加报告和各个活动,都是我的爱好。

是我喜欢的领域,不算太擅长吧,经过一个学期,看法没有改变,因为我也一直在不擅长的领域学习。

  

(2)考取研究生,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答:有改变,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感觉在数学方面差距很大,有些原理就是数学知识,但是我的数学知识还是很匮乏,应该学习。编程语言就像工具,没有思维就算工具用的很好也意义不大。

  

(3)每天都是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学术研究、工程项目、社会实践 (?)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本学期的规划是什么?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答:我以前的回答:

我现在的选择是读博,对比其他同学来说没啥优势,劣势很多,不太喜欢搞学术,逼自己一把,多学习,多练习,多实践。

我本学期的规划是学好英语,学好python,多跟新同学沟通,感觉团队作战才是实现自己理想地方法。

经过一个学期,看法改变了,现在觉得学术还是有点意思的,学学以前没有好好学的数学还是有一些乐趣。

以后的规划应该加上数学的学习和对C语言的深刻理解。

  

(4)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
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经过一个学期,你的看法改变了么,为什么?
实测结果,每周平均用在本课程上多少小时?

答:实测结果还算跟打算的时间差不多。

回顾2

(1)5个问题

通读《构建之法》,发布随笔1篇,要求列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要求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字数不是直接的考核标准,但是要求长到能把观点表述清楚。

请回顾这5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当初的困惑是否还在,你现在如何认为,是更深的困惑么?

答:也算还有一些困惑,团队的协调问题确实不易。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试图改变他人,要先改变自己。

  

  

(2)请根据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困惑,再提出5个问题,可以是读后不理解的,或者读后反对的。有求有观点、有证据或分析。体验一下,这5个问题,是不是更有深度了 。

答:似乎从第三周开始就没咋看过书,实在提不出5个问题,能想到的问题:

  1、制定一个有效的继承策略市最合理的单元测试么?

  2、有的时候为了维持运营压缩成本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

 

  

(3)回忆整个学期,你有什么话想对后来的学弟学妹们说。

答:当你上完这门课后,或者很久以后,再回忆一起的时光会觉得很有意思。

  

(4)如果重新来过一次,你打算做哪些(技术上,而不是态度上的)改变--基于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更好结果,你才希望这样改变的;更重要的是,你根据什么估计这些改变会有预期的结果。

答:如果再重来一次,我会更加努力学好java,把opencv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应用到app项目中。

(5)终于我们即将不再是师生。当你结束本课程,你和我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我将不再基于学校授权和知识、经验 (年龄?)上的优势而对你的自由有任何干扰。除发布及成绩以外,我最后一次行使教师特权: 请问你有什么要对教师 (我)说的,建议、抱怨、希望……多谢。

答:都说研究生同学相互交流少,关系淡,但是这门课让我和我的同学们关系变得深,很感谢老师。希望没有中途团队要离开一个人这样的规则。

  有感性的热爱才有理性的教导与规则,契约精神确实应该学习,感谢授课。。。。。

  

1. 代码总量,平均每周代码量。

答:代码总量为1644行,平均每周137行。

2. 博客字数总量,平均每周字数。

答:博客字数总量为4510字,平均每周376个字

3. 根据PSP,平均每周在本课程中所用时间多少小时。

答:根据psp平均每周在这门课上的时间是25.8小时。

4. 进度条总结。

5. 时间分配堆积柱状图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ongyuu/p/799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