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
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

因特网概述

  •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 互联网(internet):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 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中国互联网: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

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方式 -- C/S)

  • 对等(Peer-to-Peer方式 -- P2P)方式

核心部分

数据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三种交换方式比较: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铁路、公安、银行、军队等系统相继建立各自的专用计算机广域网。同时许多单位都纷纷组建局域网;
  • 1989年11月,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运行;
  • 80年代后期,科学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互联网国际合作;
  • 1989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立项;
  • 1993年9月,建成新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
  • 1994年4月20日,NCFC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标志中国真正加入到国际互联网的行列之中。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 或 bit rate,单位是b/s, kb/s, Mb/s, Gb/s
  2. 带宽: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 kb/s, Mb/s, Gb/s
  3. 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是b/s, Mb/s
  4. 时延
    •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 信道带宽(比特/秒) >
    •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
    • 处理时延:网络结点存储转发处理时间
    • 排队时延:网络结点缓存队列排队时间
  5. 时延带宽积

  1. 往返时间: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
  2.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 / (有 + 无)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1. 其他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几个基本概念:

OSI七层模型:

  • 应用层:能够产生网络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
  • 表示层:加密、压缩
  • 会话层: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
  • 传输层:可靠传输(建立会话)、不可靠传输(不建立会话)、流量控制
  • 网络层: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
  • 数据链路层: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
  • 物理层:电压、接口标准

网络排错:

从底层到高层逐一排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ongjilong/p/124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