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

今天偶然间了解到了一个词语——幸存者偏差(可能是我太low,刚刚了解到)。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亚伯拉罕·沃德教授接受美国海军要求,运用他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出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建议。沃德教授针对盟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整个飞机中最容易遭受攻击的位置,但是机尾则是最少被攻击的位置。因此沃德教授给出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但是美国海军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提出以下其加强机身防护意见的依据:

  • 本次统计的样本,仅包含没有因敌火射击而坠毁并安全返航的轰炸机。
  • 沃德教授假设所有中弹的弹著点应该会平均分布在机身各处,而能安全返航的轰炸机机身中弹数量较多的区域,是即使被击中也比较不会导致坠机的部位。
  • 机翼被击中很多次的轰炸机,大多数仍然能够安全返航。
  • 机尾弹孔较少的原因并非真的不容易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并生还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军方最终采取了教授提出的增加机尾防护的建议,后来证实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项研究对当时仍在发展初期的作业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潜意识

至少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不管嘴上怎么说知道生活的艰辛与金钱来之不易,但是潜意识里还是有幸存者偏差的——认为成功也就是那么回事,做好技术也就是那么回事儿,钱说挣也能挣了,把一切都想的都太轻易,太浮夸, 在加上在一些事情的一点好运气,更加重了我是幸存者这一潜意识。

没有幸存者

被击中还能飞回来的飞机真的是少数的,即是是数据量比较大,但是也是有及其庞大的基数支撑的。同理我们看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各种技术大牛。占据着我的眼球,充斥的我的精神,而我自己却自觉不自觉地将那些失败的人忽略掉了,满脑袋都是那些成功的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与鲜衣怒马的生活在脑海中时不时地闪过。

每个人的成果都是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性的,马爸爸等大佬的成功,确实是乘上了时代的东风,但是更不可否认的是他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从今天开始要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有时候是不可信的,脚踏实地地生活,稳扎稳打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培养自己的硬核技能, 等待着那可遇不可求的东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lyfox/p/1122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