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64位下安装Postfix+Dovecot 配置邮件server笔记

          Postfix 和Dovecot功能确实非常强大,支持各种认证方式, 配置非常灵活, 就由于太过于灵活, 反而安装配置的过程中,easy有各种各样的陷阱,碰到问题了。 日志是最好的解决的方法了。    我们假设你申请的域名是    example.com  。

          在域名服务提供商那里设置域名解析, 我的  example.com 设置了3个域名解析:

          第一个是 :A记录,  RR值为 @ ,    指向 server的IP地址

          第二个是:MX记录。 RR值为@。 指向 example.com

          第三个是:A记录,RR值为 www, 指向server的IP地址

     

          配置完成后,   ping     www.example.com   假设能提示出你的server的IP地址, 证明 www的配置已经生效。

          下来还要检查 MX 记录是否生效, 要用nslookup检查一下是否MX记录正确。

          在windows系统的命令行控制体输入 : nslookup    -qt=mx    example.com     回车后,

能显示你的域名    example.com   , 就代表你的 MX记录配置正确。 

这里有个关键须要注意: 我们一般都是自己主动获取IP地址和自己主动获取DNS, 这自己主动的DNS一般就是路由器的IP地址。 这个时候使用nslookup是得不到正确的MX记录的 。

要验证MX记录, 还得设置正确的DNS, 你比方说中国电信的DNS是 : 202.96.209.133,我就是设置了这个DNS后,才验证MX记录成功的。


          假设MX记录配置不对, 那用QQ邮箱发邮件, 你就会收到个退信, 退信原因的内容例如以下 :

收件人(zhang@example.com)所属域名不存在。邮件无法送达。
Name service error for name=example.com type=MX: Host found but no data record of requested type 

           域名解析搞定了, 就能够安装配置  postfix 和  dovecot 了。


          我没有下载源代码进行安装,直接用yum进行的。


         yum    install    postfix

         yum    install    dovecot

         yum    install     cyrus-sals


         安装完成后, 须要配置的东西事实上不多, 就两个配置文件须要改动。


        第一个是 :postfix 的配置文件    /etc/postifx/main.cf 。  须要改动的内容例如以下所看到的,其它的用默认就可以。


myhostname = mail.example.com
mydomain = example.com
myorigin = $mydomain
inet_interfaces = all
inet_protocols = all
mydestination = $myhostname, localhost.$mydomain, localhost, $mydomain
mynetworks = 0.0.0.0/0
home_mailbox = Maildir/
smtpd_sender_restrictions = permit_mynetworks,  permit_sasl_authenticated,  reject_sender_login_mismatch, reject_authenticated_sender_login_mismatch, reject_unauthenticated_sender_login_mismatch 
smtpd_sasl_auth_enable = yes
smtpd_sender_login_maps = hash:/etc/postfix/sender_login_maps

       第二个是:dovecot的配置文件   /etc/dovecot/dovecot.conf,须要改动的内容例如以下所看到的,其它的默认就可以。

protocols = imap pop3 lmtp imaps pop3s
ssl_disable = no
mail_location = Maildir:~/Maildir
disable_plaintext_auth = no

     dovecot.conf 配置好以后。假设直接启动    service   dovecot   start。   会提示警告 :

Aug 14 17:55:54 master: Warning: Killed with signal 15 (by pid=12829 uid=0 code=kill)
Aug 14 17:55:55 config: Warning: NOTE: You can get a new clean config file with: doveconf -n > dovecot-new.conf
Aug 14 17:55:55 config: Warning: Obsolete setting in /etc/dovecot/dovecot.conf:81: login_user has been replaced by service { user }
Aug 14 17:55:55 config: Warning: Obsolete setting in /etc/dovecot/dovecot.conf:88: add auth_ prefix to all settings inside auth {} and remove the auth {} section completely

     这时我们须要在    /etc/dovecot/文件夹以下运行  :

doveconf -n > dovecot-new.conf

    该命令会把   dovecot.conf  转化为标准格式的配置文件 。 我们用新生成的文件  dovecot-new.conf 替换掉 dovecont.conf 就可以。


由于当Postfix要使用SMTP认证时,会读取/usr/lib/sasl2/smtpd.conf文件里的内容,以确定所採用的认证方式,因此假设要使用saslauthd这个守护进程来进行password认证。就必须确保/usr/lib/sasl2/smtpd.conf文件里的内容为:
pwcheck_method: saslauthd


    在配置的过程中。 另一些细节须要注意 :

    那就是设置 默认的 MTA,   卸载掉  sendmail , 把MTA设置为 postfix,  另外是设置开机自己主动启动:

   chkconfig   saslauthd on

   chkconfig   postfix       on

   chkconfig    dovecot   on


    然后用 useradd   命令加入一个用户   zhang , password设置为   123456


    启动服务:

      service    postfix    restart

      service    dovecot    restart

      service     saslauthd    restart


   下来配置  outlook,   填写 电子邮件地址为 : zhang@example.com

账号类型选择  POP3,   接收邮件server为    example.com,   发送邮件server也为  example.com

然后username为     zhang,   password为   123456


     不出意外的话,  应该能够正常收发邮件了。  

      新邮件会保存在server的    /home/zhang/Maildir/new    这个文件夹里。


     我这个配置比較简单, 是用的server本身的password验证机制。

   postfix 非常强大, 能够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和其它的加密方式。

  

本来想用   postfixadmin 进行web管理的,  可是那个配置起来就要更复杂一些了,  通过web的方式加入用户后。 须要在  home 文件夹创建相应的username的文件夹来保存邮件。 有相关的脚本须要运行。另外认证模式得改动为mysql认证, 配置 略微复杂, 等下一篇文章在写 postfixadmin 相关的东西吧。


附:

postcat -q 659D0C3636   查看邮件内容

postsuper -d ALL                  清除邮件缓存


以下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讲述反垃圾邮件机制的,值得參考 :

http://jsl99.blog.163.com/blog/static/31083799201292715730463/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lgkaifa/p/67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