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配置总结

一:常用配置

1.bind,格式为bind 127.0.0.1;这个是很重要的配置,如果bind 127.0.0.1则外部网络是访问不了的(如果外部网络要访问还要开放端口)

2.port,格式为port 6379;(注明下每个配置都在不同的行,后面不用分号)

3.daemonize,格式为daemonize yes;表示redis以daemon的形式启动,其原理就是启动主进程后再开启一个真正作为服务的子进程,然后主进程退出;daemonize程序无法通过$!获取其pid;故一般daemonize的程序都会写pid文件方便管理服务进程;

4.pidfile /var/run/redis.pid 当redis在后台运行的时候,Redis默认会把pid文件放在/var/run/redis.pid,你可以配置到其他地址。当运行多个redis服务时,需要指定不同的pid文件和端口。

5.tcp-keepalive,格式为tcp-keepalive 300;指定redis和客户端是否为长连接,0表示不长连接,非0则开启,但是具体多久发送心跳数据有Linux决定,这个可以有效的防止如网线断了之类的问题发现心跳不通则关闭连接;

6.timeout 0,设置客户端空闲时间不能小于0,表示客户端多久没操作redis服务就会主动关闭连接,0表示关闭此设置;

7.databases 16,设置此redis服务可以拥有的最大db簇个数,如16则最多只能select 0-15;

8.save <seconds> <changes>,如save 60 5表示60秒内至少有5个key有变更则触发一次持久化操作(保存到磁盘),save ""则关闭持久化;

9.tcp-backlog 511;和编程语言里一个意思,即缓存队列最多可以缓存多少个连接请求,每accept都会从此队列取走一个最先的;

10.logfile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指定日志的记录位置,空字符串的话,日志会打印到标准输出设备。后台运行的redis标准输出是/dev/null;

11.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当rdb持久化过程中出错是否仍然继续运行服务;

12.rdbcompression yes;是否压缩rdb文件;

13.rdbchecksum yes;是否通过CRC64校验rdb数据,如果需要高性能可以关闭;

14.dbfilename dump.rdb;rdb文件的名称;

15.dir /var/lib/redis;数据目录,数据库的写入会在这个目录。rdb、aof文件也会写在这个目录

16.masterauth;配置auth密码;

17.hz 10;redis后台的处理频率,包括过期检测,超时检测等等,注意它是1s/hz,故hz越大越频繁;

二:Replication

1.slave <masterip> <masterport>;slave是努力,苦力的意思,即此redis是作为“备机”存在的,它负责从master里复制数据,如果master挂了它才可以顶上;(集群模式,非集群模式此不需要配置)

2.slave-priority 100;当master挂了后会选举一个slave作为新的master,值越小越优先成为master(>0),但是如果值为0则不会参与选举;

3.slave-read-only yes;slave作为从服务器默认是只可读不可写,但可以配置为可写(最好不要);

三:其它

1.cluster-enabled yes,集群开关,默认不开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lentdoer/p/876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