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原理理解(转载)

本文大量摘抄和节选于下列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547594 

  https://lipengwei.github.io/2018/08/10/CTC原理/ 

  https://blog.csdn.net/JackyTintin/article/details/79425866

1 CTC loss出现的背景

  在图像文本识别、语言识别的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神经网络输出与ground truth的长度不一致,这样一来,loss就会很难计算,举个例子来讲,如果网络的输出是”-sst-aa-tt-e'', 而其ground truth为“state”,那么像之前经常用的损失函数如cross entropy便都不能使用了,因为这些损失函数都是在网络输出与ground truth的长度一致情况下使用的。除了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难的点在于有多种情况的输出都对应着ground truth,根据解码规则(相邻的重复字符合并,去掉blank), path1: "-ss-t-a-t-e-" 和path2: "--stt-a-tt-e"都可以解码成“state”,与ground truth对应, 也就是many-to-one。为了解决以上问题,CTC loss就产生啦~

2 CTC loss原理

2.1 前序

  在说明原理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下CTC计算的对象:softmax矩阵,通常我们在RNN后面会加一个softmax层,得到softmax矩阵,softmax矩阵大小是timestep*num_classes, timestep表示的是时间序列的维度,num_class表示类别的维度

import numpy as np
ts = 12
num_classes = 26+1 #26 for the number of english character, 1 for blank
rnn_output = np.random.random((ts, 16))#16 for hidden node number
w = np.random.random((16,num_classes))
logits = np.matmul(rnn_output,w)#logits: ts*num_classes=[12,27]
#calculate softmax matrix
maxvalue = np.max(logits, axis=1, keepdims=True)
exp = np.exp(logits-maxvalue) #minus maxvalue for avoiding overflow
exp_sum = np.sum(exp, axis=1, keepdims=True)
y = softmax = exp/exp_sum #softmax:ts*num_classes=[12,27]

2.2 forward-backward计算

  其实呢,整体过程可以看做是对输入的y也就是softmax做了相应的映射得到解码结果,在希望解码结果尽量正确的情况下(使用概率来衡量),对网络的参数进行梯度下降。

  在接下来的说明中,我们使用​ [公式] 表示网络的输入,使用​ [公式] 表示softmax矩阵,其大小为timestep*num_classes, ​表示的是在第t个timestep时,第k个类别的softmax值, 使用​ [公式] 表示路径, 路径中包含字符, 使用​ [公式] 表示字符集,如果是英文的话,那么一共就有26+1=27类, 使用​T表示总的timestep,即时序数。定义一个映射 [公式] ​表示解码过程中many-to-one的映射,就如上面所说的 [公式]

  在给定输入​的情况下,输出路径​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上述公式的一个假设是:每个时序的字符都是相互独立的,与上下文无关

  以上述​"state"​为例子,可以通过​映射得到 [公式] ​"state"​的路径集合使用​ [公式] 表示,那么:

  上面所说的path1: "-ss-t-a-t-e-" 和path2: "--stt-a-tt-e"都属于路径集合​ [公式]

  知道了​ [公式] 之后,肯定希望它的概率越大越好,如果取反的话,可以作为损失函数来进行求导,从而反向传播,对参数进行更新啦。

  在第t个timestep,对k个类别的softmax值求偏导,即为​ [公式] ,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就是在第7个timestep, 对类别a的进行求导​ [公式] ,那么

  只有在timestep=7时为a的路径才会使用​ [公式] 进行路径的分数计算,所以求偏导的时候只对这部分路径求导就可以啦

    path1:"-ss-t-a-t-e-" 第7个timestep为a, path2: "--stt-a-tt-e"第7个timestep也为a, 以a为中点,将这两条路径分别分成两段。

    path1_forward: "-ss-t-"       path1_backward: "-t-e-"

    path2_forward: "--stt-"        path2_backward: "-tt-e"

​  你也会发现 path1_forward+"a"+path2_backward也能够解码成正确的”state", 我们使用path3来表示该路径 , 同样的, path2_forward+"a"+path1_backward也可以解码成正确的“state",我们使用path4表示该路径

  在下式中我们考虑​中仅仅包含path1,path2, path3, path4

  其中​, ​ [公式][公式]

  是不是感觉比较简单呢 ~ 因为上面的公式特别复杂,想用符号来表示forward和backward, 用​ [公式] 来表示forward的部分,​ [公式] 表示backward的部分吧

​     [公式] 表示将1-t个timestep解码成​中的1-s个字符,看公式比较好理解哈​ [公式]

​     [公式] 表示将t-T个timestep解码成​中的s-| [公式] 个字符,​ [公式]

  其中​表示的是解码后​的长度。先看forward部分

2.2.1 forward部分

  这个公式计算的是所有能够解码成​的概率,

  上面三个式子是说第一个timestep的解码成”blank“的概率是 [公式] ​, 解码成​ [公式] 中第一个字符的概率是​ [公式] , 其他的字符的概率为0,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路径能够解码成正确的”state", 那么第一个timestep的肯定是blank或者"s", 只有这样才能解码正确。在前向和后向计算中,CTC会将blank插入到输出字符串,比如“state”就会变成“-s-t-a-t-e-", 使用​ [公式] 表示。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到如下递推式:

  公式可能一下子不能理解透,举个例子好啦,先看上面的那种情况,也就是特殊情况下的递推公式:

  假设在第t个timestep解码成 “-s-t-"(​ [公式] ),在第t-1个timestep中,当前的解码只可能是 “-s-t-" [公式] ​或者“-s-t" (​ [公式] ),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码。“-s-t-" 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blank,会变成”-s-t--", 合并两个相邻的blank变成“-s-t-"。 “-s-t"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blank会变成”-s-t-"。两者去掉空格都可以变成正确的“st"。

  假设在第t个timestep解码成 “-s-e-e"( [公式] ​),在第t-1个timestep中,当前的解码只可能是 “-s-e-" [公式] ​或者“-s-e" ( [公式] ​),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码。“-s-e-" 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e",会变成”-s-e-e", 去掉blank会解码成正确的”see“。 “-s-e"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e"会变成”-s-ee", 去掉blank也会解码成正确的”see“。

  公式(9)上面 的情况已经讲完啦,接着我们看公式(9)下面 的情况,也就是普通情况下的递推公式:

  假设在第t个timestep解码成 “-s-t-a"(​ [公式] ),在第t-1个timestep中,当前的解码只可能是 “-s-t-a" [公式] ​或者“-s-t-" ( [公式] ​)再或者“-s-t" ( [公式] ​),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码。“-s-t-a" 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a“,会变成”-s-t-aa", 合并两个相邻的"a"变成“-s-t-a", 去掉blank可以解码成“sta"。 “-s-t-"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a会变成”-s-t-a",去掉blank可以解码成“sta" 。“-s-t"加入第t个timestep中的a会变成”-s-ta",去掉blank可以解码成“sta"。

forward部分代码理解:

# y表示RNN的特征输出, labels是带空格的
# 例如:labels = [0, 3, 0, 3, 0, 4, 0]  # 0 for blank
# y的shape=[T, V], labels的长度L=len(label) + len(blank)
# 通常来说,L = 2*len(label) + 1 

def forward(y, labels):
    T, V = y.shape
    L = len(labels)
    alpha = np.zeros([T, L])

    # init
    alpha[0, 0] = y[0, labels[0]]
    alpha[0, 1] = y[0, labels[1]]

    for t in range(1, T):
        for i in range(L):
            s = labels[i]

            a = alpha[t - 1, i]
            if i - 1 >= 0:
                a += alpha[t - 1, i - 1]
            if i - 2 >= 0 and s != 0 and s != labels[i - 2]:
                a += alpha[t - 1, i - 2]

            alpha[t, i] = a * y[t, s]

    return alpha

2.2.2 backward部分

  forward讲清楚之后, backward快速的过一遍就好啦

[公式]

  这个公式计算的是所有能够解码成​的概率,

[公式]

[公式]

[公式]

  上面三个式子是说第T个timestep的解码成”blank“的概率是 [公式] ​, 解码成​中第一个字符的概率是 [公式] ​, 其他的字符的概率为0,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路径能够解码成正确的”state", 那么第T个timestep的肯定是blank或者"e", 只有这样才能解码正确。 我们可以得到与forward相似的递推式:

[公式]

  套用上面forward的方式去理解,应该不难的~

backward部分代码理解:

def backward(y, labels):
    T, V = y.shape
    L = len(labels)
    beta = np.zeros([T, L])

    # init
    beta[-1, -1] = y[-1, labels[-1]]
    beta[-1, -2] = y[-1, labels[-2]]

    for t in range(T - 2, -1, -1):
        for i in range(L):
            s = labels[i]

            a = beta[t + 1, i]
            if i + 1 < L:
                a += beta[t + 1, i + 1]
            if i + 2 < L and s != 0 and s != labels[i + 2]:
                a += beta[t + 1, i + 2]

            beta[t, i] = a * y[t, s]

    return beta

2.3 梯度

  求了上面的forward和backward之后,就可以求解梯度啦

   根据 [公式] 可以得到

   因为

   所以对​求导的话, 仅有当​为类别k的那一项不为0, 其余项的偏导都为0

  一般我们优化似然函数的对数,因此,梯度计算如下:

   其中,似然值p(l|x)在前向计算中已经求得,就是最后输出为 blank 或者 最后一个| l' |的前向概率值: (末尾带有blank和不带有blank的,“-s-t-a-t-e-"和"-s-t-a-t-e"都可以正确解码,所以)

  代码表示就是:

梯度计算的代码理解:

# y是RNN的输入, labels为加空格的标签
def gradient(y, labels):
    T, V = y.shape
    L = len(labels)
    
    alpha = forward(y, labels)
    beta = backward(y, labels)
    p = alpha[-1, -1] + alpha[-1, -2]
    
    grad = np.zeros([T, V])
    for t in range(T):
        for s in range(V):
            # 输出 s = l 标签的集合
            lab = [i for i, c in enumerate(labels) if c == s]
            for i in lab:
                grad[t, s] += alpha[t, i] * beta[t, i] 
            grad[t, s] /= y[t, s] ** 2
                
    grad /= p
    return grad

3. 解码

  训练后的 Nw 可以用来预测新的样本输入对应的输出字符串,这涉及到解码。 按照最大似然准则,最优的解码结果为:

   然而,上式不存在已知的高效解法。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近似破解码方法。

3.1 贪心搜索 (greedy search)

  我们放弃寻找使 p(l|x)最大的字符串,退而寻找一个使 p(π|x) 最大的字符串,即

  简化后,解码过程(构造 π)变得非常简单(基于独立性假设): 即在每个时刻输出概率最大的字符:

# 输出删除blank
def remove_blank(labels, blank=0):
    new_labels = []
    # e.g. [-,a,a,-,-,p,p,-,-,p,p,-,-,l,l,-,e,e,-,]
    # combine duplicate
    previous = None
    for l in labels:
        if l != previous:
            new_labels.append(l)
            previous = l
    # remove blank     
    new_labels = [l for l in new_labels if l != blank]
    return new_labels
    
# 贪心搜索
def greedy_decode(y, blank='-'):
    raw_rs = np.argmax(y, axis=1)
    rs = remove_blank(raw_rs, blank)
    return raw_rs, rs

3.2 束搜索(Beam Search)

  贪心搜索的性能非常受限。例如,它不能给出除最优路径之外的其他其优路径。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拿到nbest的路径,后续可以利用其他信息来进一步优化搜索的结果。束搜索能近似找出 top 最优的若干条路径。

def beam_decode(y, beam_size=10):
    T, V = y.shape
    log_y = np.log(y)

    beam = [([], 0)]
    for t in range(T):  # for every timestep
        new_beam = []
        for prefix, score in beam:
            for i in range(V):  # for every state
                new_prefix = prefix + [i]
                new_score = score + log_y[t, i]

                new_beam.append((new_prefix, new_score)   )

        # top beam_size
        new_beam.sort(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beam = new_beam[:beam_size]

    return beam

3.3 前缀束搜索(Prefix Beam Search)

  直接的束搜索的一个问题是,在保存的 top N 条路径中,可能存在多条实际上是同一结果(经过去重复、去 blank 操作)。这减少了搜索结果的多样性。下面介绍的前缀搜索方法,在搜索过程中不断的合并相同的前缀[2]。参考 gist,前缀束搜索实现如下: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def prefix_beam_decode(y, beam_size=10, blank=0):
    T, V = y.shape
    log_y = np.log(y)

    beam = [(tuple(), (0, ninf))]  # blank, non-blank
    for t in range(T):  # for every timestep
        new_beam = defaultdict(lambda : (ninf, ninf))

        for prefix, (p_b, p_nb) in beam:
            for i in range(V):  # for every state
                p = log_y[t, i]

                if i == blank:  # propose a blank
                    new_p_b, new_p_nb = new_beam[prefix]
                    new_p_b = logsumexp(new_p_b, p_b + p, p_nb + p)
                    new_beam[prefix] = (new_p_b, new_p_nb)
                    continue
                else:  # extend with non-blank
                    end_t = prefix[-1] if prefix else None

                    # exntend current prefix
                    new_prefix = prefix + (i,)
                    new_p_b, new_p_nb = new_beam[new_prefix]
                    if i != end_t:
                        new_p_nb = logsumexp(new_p_nb, p_b + p, p_nb + p)
                    else:
                        new_p_nb = logsumexp(new_p_nb, p_b + p)
                    new_beam[new_prefix] = (new_p_b, new_p_nb)

                    # keep current prefix
                    if i == end_t:
                        new_p_b, new_p_nb = new_beam[prefix]
                        new_p_nb = logsumexp(new_p_nb, p_nb + p)
                        new_beam[prefix] = (new_p_b, new_p_nb)

        # top beam_size
        beam = sorted(new_beam.items(), key=lambda x : logsumexp(*x[1]), reverse=True)
        beam = beam[:beam_size]

    return beam

np.random.seed(1111)
y = softmax(np.random.random([20, 6]))
beam = prefix_beam_decode(y, beam_size=100)
for string, score in beam[:20]:
    print(remove_blank(string), scor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lence-cho/p/1307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