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真。
外接式磁盘阵列柜最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抽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
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
利用软件仿真的方式,由于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
有“价格便宜具有冗余能力的磁盘阵列”之意。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
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
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
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
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做不同的RAID,有RAID模式硬盘利用率低,价格昂贵。
RAID0没有冗余功能,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RAID1磁盘的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50%(使用两块盘的情况下),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RAID0+1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
RAID 0+1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 Mirror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Mirror高。


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

RA
RAID 1示意图
RAID 1示意图
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
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
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
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
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
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
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
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讲绝对安全,但是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磁盘利用率为50%,
以四块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可利用的磁盘空间仅为160GB。另外,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
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因此,RAID 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从RA
RAID0+1示意图
RAID0+1示意图
ID 0+1名称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是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在我们单独使用RAID 1也会出现类似单独使用RAID 0那样的问题,
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向一块磁盘写入数据,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因为这种配置方式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的优势,
所以被称为RAID 0+1。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
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
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uenjian901/p/344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