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二。

  过了很久,也可以说是有了编写一个软件的经验回来再看构建之法这本书,对于这本理解是不同的。我刚好看到代码复审这里,而且在小组里也可以算是说是承担了代码复审这个模块。与书中说的一样,在单元测试中成功的功能模块,连接到主程序中确实出现着错误。也是这样,我们也反复修改了好多次代码。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界面一开始都是用Windows builder创建,所以还需要后期调整代码规范。但是相对于书上所介绍到的代码复审过程,还缺少了复审标记,审核表部分。可能是因为我们小组交流起来很方便吧。令我惊喜的是,在书中确实找到了关于对于资源释放的问题,也是在代码复审中修复的,对于我们可能算是一种幸运喽。

  我们小组四个人,在前两天的冲刺刚好可以说是结对编程。两个人研究浏览器部分,一起测试,一起修改。而另两个人负责面板按钮添加以及按钮事件和数据库连接部分。对于我们这种小团队,我感觉这种阶段性功能模块分组,功能上的代码到人是相对比较好的结对编程方法了。

  如何正确地给予反馈,这一节里说到了评论人的三种层次1. 最外层:行为和后果2. 中间层:习惯和动机3. 最内层:本质和固有属性。在讲课时我就对这些话深有感触,因为没有工作上的经验,所以感触都是生活中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收获。我的感触有时候说活涉及到本质和固有属性却是令人难以接下一句。套用家里人小时候对我常说的一句话:你怎么这么矫情呢。可能除了委屈也没什么可以回答和反驳的吧。

  我点开了章节末注释里的一个超链接,题目是:送给程序员:关于性格内向者的十个误解。我发现这里解释的内向者好像不是我认为的内向者似的,我刚好把误解的人物性格理解成了内向者,难道不是博主自定义的吗?如果不是他说的和我很像,我就信了。看来我得好好去读一读这本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enshenxin/p/556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