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规划(ISP)之BSP

信息系统规划(ISP)之BSP

    一个偶尔的机会接触到了《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网上也下载了一些关于这门课程的资料,粗略的学习了一下,感觉对自己的思路有很大的拓展,我本人是学软件工程出身的,所以只要一提MIS系统,马上浮现的就是开发什么样的系统,用什么工具开发,用什么数据库,数据库怎样设计等。对于系统的规划却没有一个理解,也许这个信息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一部门内容)不是我们软件开发人员来做的,而是由企业的信息部门做的,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需求也有很大帮助,在这里简要概述一下ISP(Information System Planning)的方法。如下图基本上列出了ISP的主要方法
       
        其中企业系统计划(BSP)法实际上是用来划分子系统,BSP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它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关注点比较小,往往就是在一个已经拆分过的子系统中进行开发,那如何划分企业的信息子系统,也许就是BSP方法的使用。假想现在给你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案子,你从何入手?怎样分析?怎样划分信息系统?怎样使得这些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能最少? 从这个方法的应用上我们也许可能会得出为什么财务计划与经营计划会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子系统?为什么库存、调度、生产能力计划,材料需求,工艺路线会放在生产制造子系统?而为什么销售分析、市场分析、定货服务与发运会放在一起作为销售子系统?
        在定义信息结构的时候有一种方法就是用U/C图,具体的步骤如下:

         ⑴如果某过程产生某数据,就在某行某列矩阵元中写C。 
         ⑵如果某过程使用某数据,就在某行某列矩阵元中写U。  
        如下:
        
         ⑶调换表中的行或列,尽量使UC集中到对角线上排列,使得“C”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  
        
         ⑷把UC比较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条框起来,这样形成的框就是一个个子系统;  
        
         ⑸子系统划定之后,留在小方块(子系统)外还有若干个“U”元素,这就是今后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即共享的数据资源。将这些联系用箭头表示。  
        
        在这样一个过程完成后,最好要进行数据正确性的分析,这里要用到的就是数据守恒原则,即:
        1.原则上每一列只能有一个C
        如果没有C,则可能是数据收集时有错;如果有多个C,则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据汇总有错,误将其它几处引用数据的地方认为是数据源,其二数据栏是一大类数据的总称,应将其细划。 
        2.每一列至少有一个U
         如果没有U,则一定是调查数据或建立U/C阵时有误。 
        3.不能出现空行或者空列
         如果出现空行或空列,则可能是下列两种情况:其一,数据项或业务过程的划分是多余的;其二,在调查或建立U/C阵过程中可能漏掉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联系。  
        在整个系统逻辑的划分中要注意的是: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      调整过程/数据类,使U/C集中在对角线附近,将集中的U/C用粗框划起来,这就是子系统 ,框外的U/C为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注:BSP方法实际上大到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小到一个系统的下分子系统都可以这样来分析,只不过在小的系统中,流程类会更细,数据类也会更小,但划分结果是一样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各业务之间的联系的感性评估而划分子系统的,尽管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但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更科学一点:) 我在开发一个小型系统的时候用了这种方法,虽说有点大炮轰蚊子的感觉,但觉得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另两种方法CSF、SST,以及三者的结合CSB由于大概念较多,不是很实用,所以在这里不赘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dikerdong/p/57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