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V 利器 FD.io VPP

VPP中,报文以向量批处理的形式在节点之间以流水线的方式处理,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CPUi-cache,节点可以动态生成并加入到转发图中,节点分为多种类型,如VLIB_NODE_TYPE_INPUT,为输入节点。可以按照VPP的框架自定义节点如:

其中最重要的是回调函数snat_out2in_node_fnnext_nodes数组,snat_out2in_node_fn代表当数据包进入本node中,node对于一组数据包具体的处理过程。而next_nodes数组则表示该node执行完毕后,选择执行的下一个节点,在该选择上本地node节点有绝对的控制权。于是疑问就出现了,在上述的node定义结构体中并没有选择该本地node输入节点的接口。

vpp中的L3实现中,利用feature框架完成了一个三层转发子图。该子图的初始节点为ip4-input,终止节点为ip4-lookup,其中子图实现的功能有ip4-aclip4-source-check等,其作用为执行数据包进入L3 但在转发forward之前的一些列的L3动作,例如snat的功能在这个子图中完成。典型的注册如下所示:

 

snat node输入node的定义则利用了L3 feature框架

最终L3 node的全貌如下:

 

其中runs_before表明该node的动态下一个节点,而在上述node结构体定义中的next_nodes则为该节点的静态下一个节点。而该node的输入节点则由rx_feature_out2in的值决定,而该值则是有方向的,即网卡的收报方向;换而言之只有从相应的网卡收报才会进入到本地的node处理中,于是利用该特性就可以获取到本地node的输入节点。可以用命令行vppctl show ip features显示。有了FD.io VPP这样相对成熟的框架我们就可以把Neutron中的dataplane组件用VNF来实现,不仅可以获取高性能还避免了用DPDK完全开发,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Neutron datap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ottieyuyang/p/591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