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语法

二、JavaSE语法(上)

  1、Java 有没有 goto 语句?

    goto 是 Java 中的保留字,在目前版本的 Java 中没有使用。根据 James Gosling(Java 之父)编写的《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的附录中给出了一个 Java 关键字列表,其中有 goto 和 const,但是这两个是目前
无法使用的关键字,因此有些地方将其称之为保留字,其实保留字这个词应该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熟悉 C 语言的程
序员都知道,在系统类库中使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单词或单词的组合都被视为保留字。

  2、&和&&的区别

    &运算符有两种用法:(1)按位与;(2)逻辑与

    &&运算符是短路与运算。逻辑跟短路与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二者都要求运算符左右两端的布尔值都是true整个表达式的值才是true。

    &&之所以称为短路运算是因为,如果&&左边的表达式的值是 false,右边的表达式会被直接短路掉,不会进行
运算。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需要用&&而不是&,例如在验证用户登录时判定用户名不是 null 而且不是空字符串,应
当写为 username != null &&!username.equals(""),二者的顺序不能交换,更不能用&运算符,因为第一个条件如
果不成立,根本不能进行字符串的 equals 比较,否则会产生 NullPointerException 异常。注意:逻辑或运算符(|)
和短路或运算符(||)的差别也是如此。

  3、在Java中,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在最外层循环前加一个标记如 A,然后用 break A;可以跳出多重循环。 (Java 中支持带标签的 break 和 continue语句,作用有点类似于 C 和 C++中的 goto 语句,但是就像要避免使用 goto 一样,应该避免使用带标签的 break和 continue,因为它不会让你的程序变得更优雅,很多时候甚至有相反的作用)。

  4、两个对象值相同(x.equals(y)==true),但却可有不同的hashcode,这句话对不对?

    不对,如果两个对象 x 和 y 满足 x.equals(y) == true,它们的哈希码(hashCode)应当相同。
Java 对于 eqauls 方法和 hashCode 方法是这样规定的:(1)如果两个对象相同(equals 方法返回 true),那
么它们的 hashCode 值一定要相同;(2)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相同,它们并不一定相同。当然,你未必要按照
要求去做,但是如果你违背了上述原则就会发现在使用容器时,相同的对象可以出现在 Set 集合中,同时增加新元素的效率会大大下降(对于使用哈希存储的系统,如果哈希码频繁的冲突将会造成存取性能急剧下降)。关于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很多 Java 程序员都知道,但很多人也就是仅仅知道而已,在 Joshua Bloch的大作《Effective Java》(很多软件公司,《Effective Java》、《Java 编程思想》以及《重构:改善既有代码质量》是 Java 程序员必看书籍,如果你还没看过,那就赶紧去买一本吧)中是这样介绍 equals 方法的。首先 equals 方法必须满足自反性(x.equals(x)必须返回 true)、对称性(x.equals(y)返回 true 时,y.equals(x)也必须返回 true)、传递性(x.equals(y)和 y.equals(z)都返回 true 时,x.equals(z)也必须返回 true)和一致性(当x 和 y 引用的对象信息没有被修改时,多次调用 x.equals(y)应该得到同样的返回值),而且对于任何非 null 值的引用 x,x.equals(null)必须返回 false。实现高质量的 equals 方法的诀窍包括:1. 使用==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这个对象的引用";2. 使用 instanceof 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正确的类型";3. 对于类中的关键属性,检查参数传入对象的属性是否与之相匹配;4. 编写完 equals 方法后,问自己它是否满足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5. 重写 equals 时总是要重写 hashCode;6. 不要将 equals 方法参数中的 Object 对象替换为其他的类型,在重写时不要忘掉@Override 注解。

  5、是否可以继承String

    String类是final类,不可以被继承。

    继承String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对String类型最好的重用方式是关联关系(Has-A)和依赖关系(Use-A)而不是继承关系(Is-A)。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ar1et/p/1180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