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镐究竟是不是神?

    很喜欢看那种有事实有思考的文字,这篇就符合我的口味,贴上来留念。
    http://sports.sina.com.cn/o/2005-03-18/19121457377.shtml


韩国最后铁闸掐断一切希望 李昌镐究竟是不是神?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9:12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有时候人会对一些很简单的东西心生敬畏,比如说象17这个数字,又比如说象李昌镐这三个很普通的汉字。17个慢棋世界冠军,从1991年开始14年间无敌天下,14岁夺取恩师曹薰铉的头衔,16岁登上世界之巅……我知道重复这些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这个沉默的韩国人我们眼看着他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而立之年,但我们层出不穷的天才们却不能把他的基业撼动哪怕是一星半点。

  韩国围棋从来是一部由传奇人物和个人英雄主义组成的历史,从只知道古老的巡将围棋的赵南哲从日本带回先进的围棋理论并把它用手推车在韩国大地上播撒开来,再到天才的曹薰铉与“实战武艺达人”徐奉洙十数年的死斗;从首届应氏杯曹薰铉以奇迹般的逆转成为引爆举国狂欢的民族英雄,到徐奉洙以不可思议的九连胜永远封存真露杯三国擂争的历史……所有的一切都在1984年命中注定般升至巅峰:曹薰铉决定收一个看起来有点木讷的孩子为入室弟子,从此世界围棋的命运就走上了无法逆转的轨道。

  4次东洋证券杯,4次LG杯,3次三星火灾杯,2次富士通杯,1次应氏杯,1次丰田杯,1次春兰杯——现在必须把李昌镐名下的春兰杯加为2座了——面对这残酷地增长着的数字,我无语。

  一次又一次的夺冠并不是真正令人感到恐惧或者敬畏的东西,毕竟李昌镐不能把所有比赛的冠军全部夺走,理论上他仍然给中国围棋提供了足够的证明自己的空间。真正令中国围棋感到难以逾越的是一个非常无情的事实:从1991年李昌镐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他所有提前出局的比赛前提都是还有其他韩国棋手未被淘汰——换句话说,如果李昌镐发现自己已经是韩国最后一人,那么,就等于这座奖杯已经归他所有。

  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有些绝望?

  在春兰杯最终局落幕之后,笔者向李昌镐询问当他背负韩国最后希望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以李昌镐的性格,他的回答是早就在意料之中的:“我并没有想过一定要赢中国棋手,但可以输给韩国棋手之类的事情。只不过每盘棋都是全力以赴去下而已。”

  那么,14年来的一切都只是一连串不断发生的巧合?

  不知道广大中国棋迷们是否相信李昌镐平淡如水的回答真正反映了他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反正笔者总觉得,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韩国人内心中,有着我们芸芸众生难以了解的某种东西。

  新一期的《围棋天地》上,有一张大幅照片令笔者印象深刻。那是农心杯最终局落幕后,李昌镐参加新闻发布会。照片的大部分空间都被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们占据了,李昌镐稍稍偏着头,看起来甚至有些疲惫。

  面对这方寸之大的照片,笔者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人离包围着他的尘世很遥远。

  春兰杯赛后简短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苦战落败的周鹤洋走进大厅,在场所有的棋迷都为他献上了热烈而真诚的掌声;随后当李昌镐走进来时,笔者听到响起的掌声丝毫也不逊色。

  稍前时候,当棋势大局已定的时刻,笔者在研究室中向坐在旁边的李英镐由衷地感叹:“你哥哥太厉害了。”

  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担当主持人的徐莹五段向身边的笔者说:“李昌镐太强大了,输给他没什么可遗憾的。”同行张晓露说:“佛是难以战胜的。”

  再早些,当农心杯出现中日棋手对李昌镐以五敌一的局面时,中国棋院副院长华以刚八段强调:“中国棋手夺冠的概率只是50%”。

  我相信那些满腔热忱的棋迷们,相信身为职业高手的徐莹五段和华以刚八段,相信常年和棋手们打成一片的同行的判断,也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李昌镐这道韩国围棋最后的铁锁,至少现在看来,还没有人能找到钥匙把它打开。

  韩国曾有人写过李昌镐的传记,在里面他们不叫我们熟悉的李昌镐的外号“石佛”,而是有一个听起来并不象绰号或者别名的说法:“天下围棋”。不知为什么,这个多少不太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的叫法令笔者无法忘怀。

  天下围棋。这意味着李昌镐就是围棋的化身么?我无法知道。就如同我无法知道李昌镐什么时候会终止他作为韩国最后一人不败的神话。我只能等待,和中国围棋一起等待。(胡恒)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5689412/p/12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