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摊重现街头说明什么

似乎就是这两个月,上海很多街区悄悄出现了不少菜摊,看起来都是一些附近郊县的农民自己摆的摊,数量级从一两个,到十多个都有,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晚上很晚才收,而且数量有增多的趋势。这些街区可不是上海偏外环的地方,而是包括像徐家汇这样的地段,尤其是居民小区比较集中的地方。去问问价格,和超市相比,便宜得不是一点两点。

我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记忆中应该好久没见到这样的情况。2000年左右的时候这样的菜摊几乎见不到,大家买菜也都是去菜场或超市,价格的差异也可以忽略不计。农民直接到城里来卖东西,也仅限于水果一类的经济作物。

2010年前后政府搞过一阵“农超对接”,是为了对付那一波的物价菜价上涨。按照官方的说法,菜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中间渠道加价太高,如果跨过中间环节,那么菜价自然就下来了。不过在实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对接后,为什么城里的菜价还是要比农民地头的菜价高那么多? 现在直接比较一下,哪个环节加了价一目了然:价格里面大头其实都在超市里面。

当然你如果去质问超市,超市会告诉你那是因为他们的人工和房租成本都涨得厉害。。。似乎也合情合理。不过我们暂不去纠结这个问题。我记得一位西方的著名经济学家这样来评估经济调节政策:“。。。当看到鸡蛋重新在市场上出现,并且价格趋向合理时,那么就能说明经济调节政策已经在发挥作用了。。” 

那么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正向指标还是反向指标?我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在国内的环境下这是一种非主流的交易渠道,因为正常渠道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实际的购买力,才会有非主流交易现象的出现。正常渠道的商业模式存在衰退的迹象。如果非主流的交易比较持续扩大,说明市场自身有改变现有格局的需求。经济形势进一步趋于严峻,并且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变化的趋势并不明朗。

对于自己来说,有便宜的菜买,自然是买便宜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landash/p/260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