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l 学习笔记-标量数据

最近学习Perl, 准备看一遍入门指南,关键的东西还是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复习和查看参考.

笔记来自<<Perl语言入门第5版>>

1. 在Perl内部,不区分整数值和浮点数值,所有数字的内部格式都相同,采用"双精度浮点数"运算,自动转换.范围值(1e-100到 1e100)

2. 可以在一个很大的数中间插入下划线,便于阅读: 61_298_040_283_768,在取模运算时,如果其中一边或两边都是负数,则不同的Perl版本可能会有不同结果.不能计算负数的负数次方,因为会得到复数,用复数可以用Math::Complex模块.

3. 字符串:

  1) 最长字符串没有长度限制,遵循"无内置限制"(no built-in limits)的原则

  2) 空字符(NULL)在Perl中没有特殊的意义,Perl会用其他方式记住字符串的长度.而不是用空字符来表示字符串的结尾.

  3) 可以将一个图形文件或编译过的可执行文件读到一个Perl字符串变量中,修改内容后再写回去.

  4) 字符串直接量两种形式:

    单引号内的字符串: 除了单引号和反斜线符,单引号内的所有字符都代表它们自己,包括换行符(注意: 在单引号内不代表换行,而时反斜线和n两个字符.同时,只有在后面是另一个反斜线或者单引号时,前面的反斜线才有转义的含义)

    双引号内的字符串: 其中的反斜线可以用来表示控制字符,或是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写法来表示任何字符.用 表示换行符.支持变量内插(variable interpolated).

     5) 字符串操作: 用 . 号连接;用小写字符 x 来计算重复,如: "roger" x 3,表示3个roger字符串相连,如果左边操作数是数字,则会先将其转换为字符串,右边操作数如果时小数,会先将其取整.

4.   声明警告信息

1 perl -w my_program #方法1
2 
3 #! usr/bin/perl -w #方法2
4 
5 #! usr/bin/perl
6 use warnings  #方法3
7 
8 #! usr/bin/perl
9 use diagnostics  #方法4

5.   运算符.

  数值运算使用符号 == != < > <= >= 等等

  字符串中同样的运算采用 eq ne lt gt le ge等等

  undef == 0 返回1,undef eq '' 返回1,undef 既不是字符串,也不是数值,相当于null,当成数值使用时会被当成0,当成字符串使用时会被当成空字符串.Perl程序员常常根据需要,把新变量当成0或空字符串来使用.复制一个undef 变量到另一个变量美柚问题,但是用print 输出就会引发警告.

6. 控制结构

  1> 可选的程序块周围一定要加上花括号表示界限(在C语言中不一定)

  2> Perl 中没有专门的布尔数据类型,它是靠一些简单规则的判断的.

    a) 如果值为数字,则0为假,其他为真

    b) 如果值为字符串,空串为假,其他为真

    c) 非数值或字符串,会先转换成数字或字符串再判断

    d)特例:字符串 '0' 和数字0在Perl中指同一个标量,所以,'0' 是唯一一个被当成假的非空字符串.

    e) 可以使用 ! 来取反

7.   获取用户输入

1 #! usr/bin/env perl
2 $line = <STDIN>; #行输入操作符
3 if($line eq "
"){ #'
'is wrong!
4     print "This is a blank line!
"; 
5 }else{
6     print "The input is :${line}
";
7 }

用户输入字符串之后再输入换行符' ',输入信息就保存在字符串$line中,但是' '也成了字符串的一部分,它并不会像C语言一样会将' '转换成''.很多时候想去掉结尾的' '符,可以用chomp()处理.

1 #! usr/bin/env perl
2 $line = <STDIN>;
3 chomp($line);  #去掉换行符'
'
4 #也可以 chomp($line = <STDIN>);
5 if($line eq "a"){ #如果没有去掉,那么就是: ($line eq "a
")为真
6     print "yes
";
7 }else{
8     print "$line";
9 }

chomp的括号也可以去掉,遵循Perl的惯例,除非去掉括号会改变表达式的意义,否则括号用不用都可以.chomp函数返回的是去掉的字符数 ,如果字符串后面有多个换行符,chomp()只会去掉最后一个.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ger9567/p/450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