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 最通常的方法是一个new操作符产生一个对象实例,new操作符就是用来构造对象实例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 new操作符直接生成对象会带来一些问题。举例来说, 许多类型对象的创造需要一系列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计算或取得对象的初始设置; 选择生成哪个子对象实例; 或在生成你需要的对象之前必须先生成一些辅助功能的对象。 在这些情况,新对象的建立就是一个 “过程”,不仅是一个操作,像一部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传动。

模式的问题:你如何能轻松方便地构造对象实例,而不必关心构造对象实例的细节和复杂过程呢?

   工厂方法模式去掉了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方法的静态属性,使得它可以被子类继承。这样在简单工厂模式里集中在工厂方法上的压力可以由工厂方法模式里不同的工厂子类来分担。 
工厂方法模式组成: 
       1)抽象工厂角色: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java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使用继承自抽象工厂角色的多个子类来代替简单工厂模式中的“上帝类”。正如上面所说,这样便分担了对象承受的压力;而且这样使得结构变得灵活 起来——当有新的产品产生时,只要按照抽象产品角色、抽象工厂角色提供的合同来生成,那么就可以被客户使用,而不必去修改任何已有 的代码。可以看出工厂角色的结构也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产品类:

public interface Moveable {
	void run();
}
public class Plane implements Move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plane....");
    }
}


创建工厂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VehicleFactory {
	abstract Moveable create();
}
public class PlaneFactory extends VehicleFactory{
    public Moveable create() {
        return new Plane();
    }
}


客户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Factory factory = new PlaneFactory();
        Moveable m = factory.create();
        m.run();
    }
}


   可以看出工厂方法的加入,使得对象的数量成倍增长。当产品种类非常多时,会出现大量的与之对应的工厂对象,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如果不能避免这种情 况,可以考虑使用简单工厂模式与工厂方法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工厂类:即对于产品树上类似的种类(一般是树的叶子中互为兄弟的)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来实 现。


工厂方法小结: 
        工厂方法模式仿佛已经很完美的对对象的创建进行了包装,使得客户程序中仅仅处理抽象产品角色提供的接口。那我们是否一定要在代码中遍布工厂呢?大可不必。也许在下面情况下你可以考虑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1)当客户程序不需要知道要使用对象的创建过程。 
     2)客户程序使用的对象存在变动的可能,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使用哪一个具体的对象。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skyer/p/329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