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动态化

来自bang's blog

http://blog.cnbang.net/tech/3286/

问题

在开发模式上,web 的方式是比较先进的,有各种优点,包括跨平台/UI开发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可以时刻保证用户看到的程序是最新的,没有版本概念,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客户端开发模式相对 web 开发是一种倒退,客户端做不到这样的动态化,无法随时更新,目前一个客户端程序要更新成本是很高的,需要发布版本,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能更新到这个版本,这是最大的弱点,也是非常大的一块需求。

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种倒退,最主要原因是:苹果引领的体验优先规则

在 iPhone 出现之前大家并不太在意一个软件的动画体验,一个 web 应用是很少有动画的,点一个按钮,一整块内容直接刷新,再点个链接整个页面变白刷新,PC上网页滚动都是一格格滚动的,而不是现在手机上那种顺滑流畅的滚动,PC客户端软件也一样,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用得挺好,但苹果改变了这种情况,iPhone 刚推出时页面间切换的动画,60fps 的丝滑滚动,点击的即时响应,微软的人都惊呼是黑魔法,让人用了就上瘾,再也回不去,而 web 的方式还不足以像原生客户端那样支持这样的流畅性,做不到好的体验,无法被人接受,开发上优势再多也无法干过客户端,参考 facebook 初期用 web 技术构建 app 的惨状,没办法,服了苹果,大家只能按照苹果的方式干,做原生客户端。

当然这里还有手机环境网络不稳定,流量费贵的原因,但这些都可以在技术上通过缓存解决,最主要还是体验问题

那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验问题解决了没有呢?没有,即使发展到今天手机性能已上天,但 web 做出来的东西体验仍然跟客户端有差别,大家也已经习惯了 APP 的方式,也被流畅的 APP 惯坏。现在 APP 里也有不少功能是 web实现,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牺牲了一些性能体验去换取开发和发布效率,只是一种权衡

解决方案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现在业界有两种方案。

1.优化 web 性能

既然用 web 方式开发的劣势只是性能体验跟不上,那就优化性能吧。web 性能瓶颈在哪里?在那个有悠久历史的 webkit 引擎,它有各种历史问题,要改进它并不容易。我们要的是 web 的开发和发布方式,不需要 web 的全部,那能不能重新实现一个渲染引擎呢,这个引擎可以针对原生客户端优化,不需要兼容繁杂的 web 标准,不跟 web 那些历史问题扯上关系,于是就有了 React Native 和 Weex 这种方案,web 的方式开发,原生的方式渲染,拥有 web 优秀的开发和发布方式,又有不错的性能体验,看起来很完美,很有前途的方案。

一个方案能不能推广开让大家都使用,主要看成本和收益。目前 React Native 和 Weex 等这些方案的接入成本是很高的,一是它们本身就是大型框架,学习成本高,后期维护成本以及团队学习成本同样高。二是它们还不够成熟,还在继续填坑中,使用的过程可能要一起去填坑。收益上也不够理想,就目前状况它们能代替的是那些本来用 H5 实现的模块,换成这种方式实现后性能体验会更好,但也不能保证像原生那样好,很多场景需要深入框架进行优化。整个 APP 都使用这种方案构建还不靠谱,部分使用又无法使整个 APP 保持动态化,总体上来说收益也没有达到有绝对优势的程度,成本高收益低,推广起来会比较困难,还需期待其继续发展。

2.原生动态化

另一种是方案是,我可以放弃用 web 的开发方式,放弃 web 跨平台/UI开发简单的优越性,我想继续用原生的方式开发这个APP,但又希望这个 APP 随时可以更新,让程序时刻在自己掌握中,出了问题可以快速修复,还想要可以随时更新版本快速迭代,可以不?完全可以,用动态库就行了。

动态库

技术上要在 iOS 上做到原生动态化比 Android 更容易,iOS 开发语言 Objective-C 天生动态,运行时都能随意替换方法,运行时加载动态库又是项很老的技术,只要我把增量的代码和资源打包到一个 framework 里,动态下发运行时加载,修 bug,加功能都不在话下,性能完全无损,这件事就结束了。

但是呢。苹果把加载动态库的功能给封了,动态库必须跟随安装包一起签名才能被加载,无法通过别的途径签名后再下发。

为什么这么做呢,这又涉及到苹果另一个创举:审核模式(苹果的创举之多令人发指)。一个软件,要在一个平台上发布,需要先通过这个平台的人工审核,这个好像在苹果之前没见过有别人这样做过,windows 不用,mac 不用,各种 unix 不用,web 也不用,苹果为了对自己的平台有绝对控制权,搞了这样一个东西,审核模式就跟动态化冲突了,如果我一个 APP 可以不经过审核不断下发 framework 添加修改功能, 还需要苹果审核做什么?

因为这种限制,没法用最方便的方式进行动态更新了,整个 APP 发出去后就不受控制,有什么严重 bug,需要添加什么功能,都乖乖打个包提交给苹果审核,再等用户慢慢更新,对于急性子的中国人来说,这种事难以容忍。

绕道

苹果把动态库这扇门关了,我们可以绕个道从另一个门进,动态加功能可以缓缓,大家需求还不那么迫切,但修 bug 的需求就很急,很多公司 APP 的 crash 率是 KPI 来着,看着线上 crash 不断增多又毫无办法是很不爽的事,于是有了 waxPatch和 JSPatch 这种方案,曲线救国。

JSPatch 把 OC 手动翻译成 JS,在运行时通过 OC 的动态特性去调用和替换 OC 方法,实时修复 bug。修 bug 这个需求基本是满足了,虽然小绕了下道,但成本还是很低的,引擎本身也很小很轻量,接入对 APP 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在关键时刻又可以帮大忙,成本低收益高,于是很容易推广开。

人欲望是无穷的,技术宅的折腾是无止境的,JSPatch 满足了修 bug 的需求,但还是无法满足动态化的全部需求,最大的缺点在于需要手写 JS,虽然已经有转换器辅助,但还没做到100%准确,用来修 bug 还好,用来添加功能的话学习成本和开发效率还不够

于是有了滴滴的 DynamicCocoa 这种方案,绕了一个更大的道,从编译阶段入手,通过 clang 把 OC 代码编译成自己定制的 JS 格式,再动态下发去执行,做到原生开发,动态运行,主打动态添加功能,当然顺便把修 bug 也给支持了。手机 QQ 内部也有一个类似的方案,不过更进一步,他们通过 clang 把 OC 代码编译成自己定制的字节码动态下发,然后开发一个虚拟机去执行(惊呆了),同样实现了原生开发,动态运行,都是 NB 得很的方案。只要底层处理做得足够好,也是个成本低收益高的方案,不过目前都还没开源,还没能看到实际效果和 NB 的源码,挺期待。

审核

这种方案有没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在对于苹果审核比较尴尬。这种方案做到极致后(所有OC/C语法都支持),实际上是绕道实现了动态加载 framework 的全部功能,开发体验还是一致的,如果苹果同意这种方案,那相当于允许加载动态库,那还不如直接把门开了,让大家直接用动态库去做这个事情,用动态库还能在签名时禁止使用私有 API,用这种编译成脚本/字节码下发的方案可就禁止不了了。

这跟 JSPatch 还不太一样,JSPatch 虽然我也想推广动态添加功能的用法,但因为开发体验问题大部分还是用于修 bug,苹果审核对 JSPatch 开始也是有一些拒绝案例,后来估计看到大家只是用它来修 bug 和 crash,提升 APP 的质量,就默许了。但 DynamicCocoa 和手Q的方案一开始目标和效果就是跟加载动态库对齐,大规模推广后苹果会怎么看就不知道了。

我觉得苹果现在的审核方式挺有问题的,有多少APP是审核时用一套,审核通过后又通过后台一些开关把不符合规则的一些功能开放出来?只要能连上网,就有N种方式修改 APP 里的功能,苹果完全拦不住。个人认为审核方式应该改为只在发布新 APP 时审核,发布后允许动态下发代码更新,版本更新也不需要重新审核,而是通过举报和抽查的方式去审核已上线的 APP,这样既能顾及开发效率,方便开发者快速迭代做出更好的 APP,也更能确保审核效果,只是实施起来没有现在简单粗暴。

最后

故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再多说一点,有个让我觉得很奇怪的问题,就是国外开发者只热衷于使用第一种方案解决问题,也就是使用web技术,用 React Native / NativeScript 的方式去做这个事情,对第二种方案很冷淡,包括 iOS Android 都是,原生热更新只在国内火,国外根本不感冒,国外有个 rollout 热更新平台也不温不火,为什么呢?是国外用户更守规则,或是用户对线上 bug 容忍度高,开发者对线上 bug 并不那么着急?还是 Android 被 Google Play 卡死断了这念想,iOS JSPatch 之类的方案推广不利?缺少国外一线开发者的支持,让系统原生支持动态化就比较困难了。

个人认为由系统支持动态化(允许加载动态库)在当前环境下是最好的,兼顾开发效率和 APP 体验,虽然不能跨平台,但也还能接受,可惜这个主动权掌握在苹果手上,开发者无能为力,才会出现这么多强行绕道突破的方案。web 的方式可能是未来,但目前适用范围有限,接下来怎么发展,拭目以待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chard-youth/p/624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