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框架——容器框架——spring_core——国际化 & Properties

1、国际化

  国际化的知识点有两个部分,messageSource类结构,实现步骤。

1.1    类结构

 忽略其中的接口和抽象类,因为这些对象不可配置。

剩余的类有四个,DelegatingMessageSource,StaticMessageSourc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DelegatingMessageSource:这个对象无实际的意义,当IOC容器中不存在messageSource的bean时,会加载一个空的实现类,此时注入的类型为DelegatingMessageSource,它调用getMessage方法不会获取任何国际化的信息。相当于IOC初始化MessageSource失败之后给的默认值。

  StaticMessageSource:基本不怎么使用,我估计是测试国际化时使用的对象,类似于StaticApplicationContext。

  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最常用的对象,它拥有ResourceBundle属性,所有获取国际化信息的方法都委托给ResourceBundle对象。

Reloadable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支持热部署,国际化文件不必在classpath下。

1.2    步骤

实现国际化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注入MessageSource类。在IOC初始化MessageSource时,首先会在当前IOC容器中查找ID或name为messageSource的类,如果查找不到,会继续在父容器中查找,如果所有父容器中还未找到,注入DelegatingMessageSource实现类,相当于空的实现类,此时虽然能调用getMessage等方法,但是不会返回正确的结果。

  第二步,编写和配置国际化资源文件 ,格式为basename_language_country.properties。配置时需要设置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的basename属性或basenames属性。basenames对应多份资源文件,是List集合,basename对应一份资源文件。

  第三步,获取MessageSource对象,有很多种,实现MessageSourceAware,@AutoWire,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messge”),或者直接将applicationContext转换为MessageSource,调用其中的getMessage方法,其中第一个参数为code,第二个参数为占位符对应的参数,第三个为查找不到code时返回的默认值,第四个参数为Locale。

2、Properties

Properties的知识点有三部分。在IOC中查找变量,配置查找变量的顺序,引入自定义变量或Properties文件。

IOC查找变量的顺序跟spring boot基本是类似的。

  • 首先是运行参数,如果是java application,运行参数指java argument。如果是web项目,运行参数是指context-param或者是context-config。
  • 其次是系统变量,JVM系统变量,操作系统变量。
  • 然后是配置文件,例如spring boot中的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
  • 最后是自定义变量或者是引入的自定义Properties文件。

变量查找的顺序是由Environment接口实现类决定的,默认的实现类名称是StandardEnvironment。如果需要理解和修改变量的查找顺序,可以查看相关类的源码。

要添加自定义变量,最好的方式是定义Properties文件,并通过@PropertySource注解引入。其中value属性为Properties配置文件的路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in144576/p/1475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