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成为设计的主人?还是沦为设计的工具?

  在设计行业,经常有人吐槽自己的设计被否定,客户各种要求改手稿,各种不买账,似乎许多设计师都经受了无数次这样或那样的打击,我相信大多数设计师都会感觉到很憋屈,心里想着:”什么鬼啊,你是设计师还是我是设计师?辛苦完成的工作,你一句话,我就得重新改过!“对设计师来说,这无疑等同与自己的价值被否认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久而久之可能会迷失自我,失去对设计的想法、创意甚至是设计的勇气,最后变成上级要求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任何主见的“设计机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设计这份工作?如何保持自我,不沦为“机器”?下面我们来简单说几点。

一、纵观全局,不拘泥局部

wallhaven-137101.jpg

       设计就像一门艺术,而设计师就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局限于某个地方的,局部的完美并不意味着整体的完美,而整体的完美,却等同于每个局部的完美。同理,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而是应该了解项目全局,比如设计开始阶段你可能要了解相关的用户群、商业目标、运营等方面掌握项目的特性,结合实际打造一个更立体适合用户的产品。所以,不要拘谨与UI、UX之类的名词,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你的界面设计得再优秀,也无法挽留住用户,同理,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界面,如何去吸引用户,没有用户,何来用户体验?

       在很多时候,设计师是要参与到项目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的去了解产品。例如Google,是没有明确的UI、UE之分的,这样一来设计师涉猎的范围更广了,对产品的定位更清晰了,更利于设计师抓住产品的特性结合用户需求,转化为一个设计“艺术”产品。

二、不仅有理,还得有据

629397__illuminati-flow-chart_p.jpg

       设计与艺术虽然相像,但是却并不完全相同,艺术讲感觉讲神韵,而设计讲证据讲数据。我们在从事设计时,要做到有理(理论依据)有据(数据支撑),这样的设计,才能令人信服。说起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获取网站的数据并不困难。就拿Google Analytics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它,通过它来了解我们网站的情况,通过对关键位置的打点,获知用户的转换率,进而验证我们的设计。比如,网站上有个重要信息被放在下层级页面,相对首页的点击访问量很低,通过Google Analytics我们就能马上看出问题所在。

三、关注细节,不要让你的设计总是差一点

pexels-photo-large.jpg

        一个普通的设计和精品的设计差别在哪里?普通的设计与精品的设计总是只差一点,而这一点点是致命的,那么如何弥补这“一点”呢?举个例子:当你在阐述设计概念的时候,讲到一个剧院:威利剧院。如果你只是讲威利剧院,这样就很普通了。但如果你说,迪和查尔斯•威利剧院,坐落于美国的达拉斯 ,由雷姆•库哈斯主持设计,建成于2009年。可能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别人会感觉到你的专业,专注的态度,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充足的数据支持你的演讲,设计也是如此,有理有据,上级当然放心把设计交给你完成。精品是关注细节,是微交互,是一种不将就不马虎的态度,关注细节,不要让你的设计总是差一点。

四、不被挫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wallhaven-35962.jpg

       笔者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俗话说得好,“不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暂时的,没有人能不断成功,也没有人会一直失败,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失败,汲取经验。你需要学会在过去的项目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目标,从而发现新的自己,寻得通往成功的道路。同样的,如果你成功了不反思,不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能够再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吗?这里推荐你们在项目过程中,把自己的几个不足用关键词的形式记下来,等项目空闲或结束时,翻看记录反思自己,思考如何在接下来的项目做的更好。

五、读书与交流

wallhaven-33684.jpg

       这是个浮夸而浮躁的时代,身边无数的诱惑在引诱着我们,身旁各式的信息冲击着我们,我们无法沉淀下来,再也无法做到备战高考那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通过书籍去汲取知识,扩充自己,但是如今,真正坚持在看书的,又能有多少人呢?只有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我们不一定只看设计相关的书籍,只要感兴趣,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方面涉猎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寻求灵感。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像是一本书,都有着不同的精彩故事。即便同是设计师,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风格文化也未必相同,或多或少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和他人进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了解他人的想法,并不一定要达成什么共识,只需要了解即可。要想读懂“他人”这本书,需要交流,交流可以让设计师保持与外界接轨,由内而外的去感知世界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持与他人互动的活力。

六、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

wallhaven-246623.jpg

       设计师不能局限于会手绘、懂PS、能建模、做调研。设计师本应将工作与生活为一体,在生活中需求灵感,在设计中享受生活,对待工作,就应该拿出对待生活的态度来。比如煮饭做菜,用心去做,用心去体会每一道工序,你就能发现过程与设计是相似的。譬如开始的材料准备,就是设计开始的调研工作。要做出什么菜,对应设计概念要出什么产品。最后炒菜的过程,火候的配合、调料、摆盘等等。就是设计本身的开展构思、细节设计、与同事配合等等最终完善成为一个料理或者设计。

       只有把设计当成一种生活态度,而不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我们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才能成为设计的主人;用心去设计,而不是为了应付任务、完成工作,这样的设计才算是设计,这样的设计师才叫设计师,不然就仅仅只是一个设计机器罢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udaxueyuan/p/481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