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存资产的帐实管理思考

 

         很偶然却又很幸运地进入了企业信息化的领域,做企业信息化的好处在于你有机会和动力去了解多个行业、多个企业及各企业下的研、产、销、财整个经营链条的连动与运作!当然了,运气不好时,你就会碰到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但这也会有收获的——因为好的企业总做对的事情,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别人不按理出牌时,就要触动你去思考对的逻辑和原理告诉他们为什么错了!

         这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1.系统库存资产的出库(入库则不是)全是先做系统帐务,再处理实物;系统帐实者之间的量差是亿数量级(按静止状态月盘点计),两者之间的时差是3、5天不等,而MRP的供需的时间与数量却要精确到小时与个数级;2.所有的系统出入库单据一定要从系统打印出来,但并不是系统所有帐务都要有做帐凭据,也不需所有的出入库单据集中归档管理与终审;3.仓库实物管理从不按先进先出,但要求系统启用批次控制先进先出,理由是计算供应链的库龄与品质管理的需要......我不知这种对系统的极度苛求与对业务的极度放纵之间如何调和出一个能适用的物流系统,纵是SAP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首先要说的是系统库存资产出库的先帐后实!我被公司无穷多的拥旧者追问“为什么不能先帐后实?”,我在网上查不到这样的理论支撑,似乎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如何做好先实后帐的管理的,所有的制度都是要求缩短实物与帐务处理的时差的。后来是偶然听人讲了这家企业的一宗库存资产丢失的事件后才让我悟出这个道道来的:为什么说先帐后实的出库管理是对资产安全的极大威胁呢?制单人员无实物出库单先在系统出库,资产接收人通常是不知道的(即被出库了),不能保证出库单上有资产接收人的签收确认就已出帐让资产失控于监管,再说仓管员看到系统帐务上已处理而实物却仍留在自己手上,他是最没有动力(或者只有反的动力)帮助企业保证资产出库安全的,且做帐的部门对系统实物是否最终出库不管,要出库部门自己反馈没出库时制单部门再反向平回......,如果企业在先帐后实上还加上不对原始出库单据进行监管,那是险中之极。请任何正在或将要先帐后实的企业慎思。。。。。

         再说说系统库存资产的批次管理与供应链库龄及品质追溯!批次管理的难度不在信息系统,而在于企业的实务管理,很多信息系统都支持库存的批次管理,这只是一个IT技巧,真正难的是实物的先进先出管理,它对仓储面积、仓储标识、仓储实务与单据、仓储盘点提出很多工作要求!所以实物上的先进先出已属不易,更别说是批次管理的先进先出,通常如果企业实物做不到先进先出则不建议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批次管理,这只会是通过复杂的方式得到一个细致的错误,徒增工作量。至于供应链的库龄是用于反应一个企业库存资产流动性(周转)管理绩效的(这一点必须先认同,与实物的库龄不同),完全可以通过逻辑上的先进先出算出每一个物品在系统的平均库龄(倒数即周转次数);而实物的库龄是一个仓库实务管理的工作范畴,试想一个实物不进行先进先出管理的企业想从系统帐务上得到一个哪些实物是超期的怎么可能呢?所以实物的库龄是通过仓储实务管理的来料品质标签进行管理的,如1月份来料用红色标签,2月份来料用绿色标签,3月份......,到7月份时让IQA到仓库巡检一下超半年的物料,只须重点关注红色标签的即可;至于品质追溯,就要看企业如何在品质追溯与管理成本上做出权衡与取舍了!如果仓储不按先进先出或批次管理,系统的批次记录的不仅不会帮你指出那些供应商的哪些批次的品质有问题,还会误导!

         最后再说一说MRP供需平衡在时间与数量上精确度追求!如何不考虑资源与成本的因素,这个精度上的追求是可以无止境的,然而企业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经营体,所以还是不得不说说。从一个通常的企业管理来说应尽可能将帐实数据的时差控制在一天之内,做到日清日结,这是比较低的要求了,有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做到半天或小时级别(如借助MES系统、条码设备等是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应对企业的物料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后,做出相应的供需策略——如从采购层面(策略采购、一般采购)、物料通用性(通用物料、专用物料)、物料消耗量(大量、微量)、物料价值(高价值、低值易耗)等,对策略采购的、高价的、专用的提倡精细化管理;其它则可略粗放式管理;管理也是一门中庸之道,没有绝对的道理!适合就好!

 

FROM: http://blog.vsharing.com/nicr/A1359218.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uanweiru/p/504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