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基础

HTTP协议  无状态  无连接

对器客户端和 服务器端之间数据传输的格式规范,格式简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

域名解析过程:

迭代和递归   缓存-本地-     .com  baidu.com  www.baidu.com  运营商 路由

封装HTTP请求数据包

封装TCP包  三次握手

请求报文

方法:GET/POST/PUT/DELECT/OPTIONS/CONNECT/TRACE/HEAD        

GET: 用于请求访问已经被URI(统一资源标识符)识别的资源,可以通过URL传参给服务器

POST:用于传输信息给服务器,主要功能与GET方法类似,但一般推荐使用POST方式。

PUT: 传输文件,报文主体中包含文件内容,保存到对应URI位置。

HEAD: 获得报文首部,与GET方法类似,只是不返回报文主体,一般用于验证URI是否有效。

DELETE:删除文件,与PUT方法相反,删除对应URI位置的文件。

OPTIONS:查询相应URI支持的HTTP方法。

GET/POST 区别:

  1.get重点在从服务器上获取资源,post重点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2. get传输数据是通过URL请求,以field(字段)= value的形式,置于URL后,并用"?"连接,多个请求数据间用"&"连接,如http://127.0.0.1/Test/login.action?name=admin&password=admin,这个过程用户是可见的;post传输数据通过Http的post机制,将字段与对应值封存在请求实体中发送给服务器,这个过程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3.Get传输的数据量小,因为受URL长度限制,但效率较高;Post可以传输大量数据,所以上传文件时只能用Post方式;

  4.get是不安全的,因为URL是可见的,可能会泄露私密信息,如密码等;post较get安全性较高;

  5.get方式只能支持ASCII字符,向服务器传的中文字符可能会乱码。post支持标准字符集,可以正确传递中文字符。

Http1.0 Http1.1 Https区别:

在http1.0中,当建立连接后,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端返回一个信息后就关闭连接,当浏览器下次请求的时候又要建立连接,显然这种不断建立连接的方式,会造成很多问题。

在http1.1中,引入了持续连接的概念,通过这种连接,浏览器可以建立一个连接之后,发送请求并得到返回信息,然后继续发送请求再次等到返回信息,也就是说客户端可以连续发送多个请求,而不用等待每一个响应的到来。

https与http:

a、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被窃听,也就是被抓包分析。

b、不验证通信方身份,可能遭到伪装

c、无法验证报文完整性,可能被篡改

HTTPS就是HTTP加上加密处理(一般是SSL安全通信线路)+认证+完整性保护

TLS SST 443

cookie和session:

cookie通过扩展HTTP协议来实现的,服务器通过在HTTP的响应头中加上一行特殊的指示以提示 浏览器按照指示生成相应的cookie。cookie的内容主要包括:名字,值,过期时间,路径和域。路径与域一起构成cookie的作用范围。session 的运行依赖 session id,而 session id 是存在 cookie 中的,禁用cookie在 url 中传递 session_id。cookie机制采用的是在客户端保持状态的方案,而session机制采用的是在服务器端保持状态的方案。用户验证这种场合一般会用 session。

状态码:

200:请求被正常处理

204:请求被受理但没有资源可以返回

206:客户端只是请求资源的一部分,服务器只对请求的部分资源执行GET方法,相应报文中通过Content-Range指定范围的资源。

301:永久性重定向

302:临时重定向

303:与302状态码有相似功能,只是它希望客户端在请求一个URI的时候,能通过GET方法重定向到另一个URI上

304: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条件不满足时返回,与重定向无关

307: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只是强制要求使用POST方法

400:请求报文语法有误,服务器无法识别

401:请求需要认证

403:请求的对应资源禁止被访问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对应资源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服务器正忙

Http协议首部字段

a、通用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都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Date:创建报文时间

Connection:连接的管理

Cache-Control:缓存的控制

Transfer-Encoding:报文主体的传输编码方式

b、请求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Host:请求资源所在服务器

Accept:可处理的媒体类型

Accept-Charset:可接收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可接受的内容编码

Accept-Language:可接受的自然语言

c、响应首部字段(响应报文会使用的首部字段)

Accept-Ranges:可接受的字节范围

Location:令客户端重新定向到的URI

Server:HTTP服务器的安装信息

d、实体首部字段(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的的实体部分使用的首部字段)

Allow:资源可支持的HTTP方法

Content-Type:实体主类的类型

Content-Encoding:实体主体适用的编码方式

Content-Language:实体主体的自然语言

Content-Length:实体主体的的字节数

Content-Range:实体主体的位置范围,一般用于发出部分请求时使用

客户机会将请求封装成http数据包-->封装成Tcp数据包-->封装成Ip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硬件将帧数据转换成bit流(二进制数据)-->最后通过物理硬件(网卡芯片)发送到指定地点。        服务器硬件首先收到bit流....... 然后转换成ip数据包。于是通过ip协议解析Ip数据包,然后又发现里面是tcp数据包,就通过tcp协议解析Tcp数据包,接着发现是http数据包通过http协议再解析http数据包得到数据。

参考:http://www.itmayiedu.com/front/articleinfo/50.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qzj/p/663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