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lime text 3 实用的快捷键

Ctrl+Shift+P:打开命令面板
Ctrl+P:搜索项目中的文件
Ctrl+G:跳转到第几行
Ctrl+W:关闭当前打开文件
Ctrl+Shift+W:关闭所有打开文件
Ctrl+Shift+V:粘贴并格式化
Ctrl+D:选择单词,重复可增加选择下一个相同的单词
Ctrl+L:选择行,重复可依次增加选择下一行
Ctrl+Shift+L:选择多行
Ctrl+Shift+Enter:在当前行前插入新行
Ctrl+X:删除当前行

Ctrl+F:查找内容
Ctrl+Shift+F:查找并替换
Ctrl+H:替换
Ctrl+R:前往 method
Ctrl+N:新建窗口
Ctrl+K+B:开关侧栏

Ctrl+F2:设置/删除标记
Ctrl+/:注释当前行
Ctrl+Shift+/:当前位置插入注释

按Ctrl+Shift+上下键,可替换行

Ctrl+D 选中光标所占的文本,继续操作则会选中下一个相同的文本。

Ctrl+Enter 在下一行插入新行。举个栗子:即使光标不在行尾,也能快速向下插入一行。

Ctrl+Shift+Enter 在上一行插入新行。举个栗子:即使光标不在行首,也能快速向上插入一行。

Ctrl+Shift+[ 选中代码,按下快捷键,折叠代码。

Ctrl+Shift+] 选中代码,按下快捷键,展开代码。

Ctrl+K+0 展开所有折叠代码。

鼠标选中多行,按下 Ctrl Shift L (Command Shift L) 即可同时编辑这些行;

Ctrl+← 向左单位性地移动光标,快速移动光标。

Ctrl+→ 向右单位性地移动光标,快速移动光标。

shift+↑ 向上选中多行。

shift+↓ 向下选中多行。

Shift+← 向左选中文本。

Shift+→ 向右选中文本。

Ctrl+Shift+← 向左单位性地选中文本。

Ctrl+Shift+→ 向右单位性地选中文本。

Ctrl+Shift+↑ 将光标所在行和上一行代码互换(将光标所在行插入到上一行之前)。

Ctrl+Shift+↓ 将光标所在行和下一行代码互换(将光标所在行插入到下一行之后)。

Ctrl+Alt+↑ 向上添加多行光标,可同时编辑多行。

Ctrl+Alt+↓ 向下添加多行光标,可同时编辑多行。

Ctrl+J 合并选中的多行代码为一行。举个栗子:将多行格式的CSS属性合并为一行。

Ctrl+Shift+D 复制光标所在整行,插入到下一行。

Tab 向右缩进。

Shift+Tab 向左缩进。

Ctrl+K+K 从光标处开始删除代码至行尾。

Ctrl+Shift+K 删除整行。

Ctrl+/ 注释单行。

Ctrl+Shift+/ 注释多行。

Ctrl+K+U 转换大写。

Ctrl+K+L 转换小写。

Ctrl+Z 撤销。

Ctrl+Y 恢复撤销。

Ctrl+U 软撤销,感觉和 Gtrl+Z 一样。

Ctrl+F2 设置书签

Ctrl+T 左右字母互换

搜索类

Ctrl+F 打开底部搜索框,查找关键字。

Ctrl+shift+F 在文件夹内查找,与普通编辑器不同的地方是sublime允许添加多个文件夹进行查找,略高端,未研究。

Ctrl+P 打开搜索框。举个栗子:1、输入当前项目中的文件名,快速搜索文件,2、输入@和关键字,查找文件中函数名,3、输入:和数字,跳转到文件中该行代码,4、输入#和关键字,查找变量名。

Ctrl+G 打开搜索框,自动带:,输入数字跳转到该行代码。举个栗子:在页面代码比较长的文件中快速定位。

Ctrl+R 打开搜索框,自动带@,输入关键字,查找文件中的函数名。举个栗子:在函数较多的页面快速查找某个函数。

Ctrl+: 打开搜索框,自动带#,输入关键字,查找文件中的变量名、属性名等。

Ctrl+Shift+P 打开命令框。场景栗子:打开命名框,输入关键字,调用sublime text或插件的功能,例如使用package安装插件。

Esc 退出光标多行选择,退出搜索框,命令框等。

显示类

Ctrl+Tab 按文件浏览过的顺序,切换当前窗口的标签页。

Ctrl+PageDown 向左切换当前窗口的标签页。

Ctrl+PageUp 向右切换当前窗口的标签页。

Alt+Shift+1 窗口分屏,恢复默认1屏(非小键盘的数字)

Alt+Shift+2 左右分屏-2列

Alt+Shift+3 左右分屏-3列

Alt+Shift+4 左右分屏-4列

Alt+Shift+5 等分4屏

Alt+Shift+8 垂直分屏-2屏

Alt+Shift+9 垂直分屏-3屏

Ctrl+K+B 开启/关闭侧边栏。

F11 全屏模式

Shift+F11 免打扰模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nbb/p/702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