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构架实践》阅读笔记04

      可集成性作为一个驱动因素,指的是使单独开发的元素协同工作,以实现软件的需求。这可以采用构架战术实现。飞行模拟的这个例子引入了一种新的构架模式,即结构化模型,它包括一组元素和对元素在运行时的协作配置,它突出强调了系统子结构的简单性和相似性,将数据和控制信息的传递策略与运算分离开,模块类型数量最少,较少的系统级协调策略,设计的透明性。结构化建模包括三个质量目标:性能、可集成性和可修改性。性能通过使用时间限制的周期性调度策略实现,可集成性通过计算与协调相分离、剪接5的数据与控制连接实现,可修改性通过很少的模块类型、基于物理的分解实现。

      系统的软件构架在系统开发和开发该构架的组织中起到一个中心作用,构架编档时创建构架最有价值的一步。创建构架是为了使用它,也就需要用户能够理解它,前提就是用足够的细节描述它。文档的不同涉众具有不同的需要,这意味着编制一组文档,该文档中有一个能够帮助不同的涉众在文档导航的路线图。

      运行软件构架编档的基本原则是:构架编档就是将相关视图编成文档,然后向其中添加适合多个视图的文件。视图只是代表一组系统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项目视图的过程为:产生一个候选的视图列表、组合视图、划分优先级。视图编档需要对行为和接口进行编档。以前学过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状态图和顺序图就是行为描述的实例,而接口编档我们没有接触过,我们知道接口是两个独立的实体相遇并进行交互或通信的边界,对接口进行编档包括命名和确定接口,然后对其语义和语法信息进行编档。构架编档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跨视图的文档,如何才能使视图文档完整,即捕获应用于多个视图或作为一个整体的文档软件包的信息,通俗来讲就是如何什么为什么。如何组织文档,构架是什么,为什么构架是这样。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xia/p/636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