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阅读笔记二

  首先,书上说了系统架构的重要性:如果一个项目的系统架构(包括理论基础)尚未确定,就不应该进行此系统的全面开发。

       然后是视图选择的重要性:如果选择视图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以牺牲其他视图为代价,只注重一个视图,就会冒掩盖问题以及延误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那些最终会导致失败的问题)的风险。

  接着介绍了细化架构和概念架构的差异:

       具体而言,细化架构和概念架构之间存在如下典型差异:

              ■接口。 在细化架构中,接口占据非常核心的地位,而概念架构并不关心明确的接口定义(只有抽象的组件和抽象的交互机制)。

              ■子系统。细化架构重视通过子系统和模块来分割整个系统,并且子系统往往有明确的接口;而概念架构中只有抽象的组件,这些组件没有接口,只有职责,一般是处理组件、数据组件或连接组件中的一种。当然,概念架构中也有“大组件分解成小组件”的设计决策,但并非子系统的含义。

              ■交互机制。细化架构中的交互机制应是“实在”的,如基于接口编程、消息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等;而概念架构中的交互机制是“概念化”的,例如“A层使用B层的服务”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里的“使用”到了细化架构中可能基于接口编程、消息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等其中的一种.

       我们作为一个架构师应记住:

              方案=”项目+需求+架构“的总览

              方案≠架构的全部

       架构设计时一门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艺术,于是,以分而治之为思想核心的多视图方法必不可少。这里我们要时刻记住: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才是目的。

       多视图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实际意义:

              ■利于思考(因为分而治之的思维方式)

              ■便于交流(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涉众关注点)

       接着介绍了五视图:

    

       5个视图各有其“思维立足点”,分别是:

■职贵划分(逻辑视图)。

■程序单元组织(开发视图)。

■控制流组织(运行视图)。

■物理节点安排 (物理视图)。

■持久化设计( 数据视图)。

“思考最大的障碍在于混乱”。抓住每个视图的“思维立足点”,5视图方法就显得“相当清楚”了。

    详图:每个视图,一组技术关注点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mo123/p/1267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