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开发【第三篇】数据类型

1.数字类型

int 整数 1 2 3
float 浮点数 1.1 0.9 0.99
complex 复数 (2+0j)
str 字符串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list 列表 ["hello world",1,2,3,{"name":"liuwei"},(1,2,3,4)]
tuple 元组 (1,2,3,4,5,"hello world",)
dict 字典 {"name":"liuwei","list":["helloworld":"hello"]}
set 集合 {"name","123123"} {"name",123}
bool 布尔 True False
None 空值

数值对象的构造函数(创建函数)

obj指对象

类型 说明
int(obj) 把浮点数或者字符串的数字转换为整数。
float(obj) 把字符串或者数字转换为浮点数。
complex(r = 0.0,i=0.0) 生成一个复数,实部为r,虚部为i
bool(obj) 把obj创建一个布尔值

算数运算符

运算符 说明
+
-
*
/
// 地板除
% 求余
** 幂运算

比较运算符

运算符 说明
< 小于
<= 小于等于
> 大于
>= 大于等于
== 判断左右值是否相等
!= 判断左右值是否不相等

语法:左边和右边进行比较

说明:比较运算符返回布尔类型的值

例子:

a = 100
b = 200
a < b	#True 
a > b   #False
1+5 == 2+4 #True
0<=60<=100 #True

赋值运算符

运算符 说明
= 右侧内容赋值给左侧变量

优先级

等级 说明
** 幂运算
* / % // 乘 除 求余 地板除
+ - 加 减
%s 字符串占位符
%d 整数占位符
%f 浮点数占位符
%.2f 浮点数%.2f(保留2位小数)2是可以改变的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name = '金毛狮王'
age = 66
print('%s今年%d岁'%(name,age))

python机制

del语句

​ 1.用于删除变量,同时解除与对象的绑定关系,如果对象的绑定计数为0,变量和对象一起销毁。

语法:del 变量名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例子1
name = '金毛狮王'
del name
#例子2
name1 = '小王'
name2 = '小李'
name3 = '小张'
del name1,name2,name3

查看当前作用域下已存在的变量

#在python交互模式下输入help("__main__")可以查看当前作用域下已存在的变量

自动化内存管理和引用计数机制

每个对象都会记录有几个变量(绑定)自己,当引用计数的数量为0的时候,则对象销毁,这种自动化内存管理的方式叫做引用计数

注:我们把变量名叫做对象


当把两根树桩上栓羊的绳子切断,那羊就跑走了!Python中的意思就是:当对对象引用的数量为0的时候,内存会释放对象。
这里的对象就是那头羊!

判断运算符

​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为一个对象,当是同一个对象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s not 和 is 的返回值相反

语法: x = 10

​ b = x

​ x is b #True

​ x is not b #False

小整数对象池

在使用is 和is not 判断整数的时候,如果超过-5和256这个值表明不是同一个整数

a = 257
b = 257
a is b
False
a = -6 
b = -6 
a is b
False

id函数

作用:返回一个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

说明:is 是根据id来进行判断的

语法:id(对象)

内置的数值型函数

x 是变量名

abs(x)	#求X的绝对值
round(number[ndigit])	#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ndigit是小数向右取整的位数,负数表示向左取整
pow(x,y,z=None)		#相当于x**y活着x**y%2

abs(-100) 100
round(1234.56789) 1234
round(1234.56789,2) 1234.57
round(1234.56789,4) 1234.5679
round(1234.56789,-2) 1200.0
pow(5,2) 25
pow(5,2,10) 5

注:

  • round是按照二进制进行取舍,ndigit代表取舍的位
  • pow相当于x的y次方,如果y次方后面有求余的数,就要对后面的数求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liuwei/p/11658412.html